對于“十三五”,以下共識是清晰的:
1過剩時代來臨了
“十三五”之前,中國電力工業的主要任務是保障供給,幾代電力人同心戮力,勞苦功高,稱之為創造了奇跡也不為過。進入“十三五”,電力企業的主要任務將是市場競爭。沒有過剩就沒有市場經濟,而市場經濟必然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個過程,正如媒體行業從紙媒到數字的轉型,將極為迅速,也極為劇烈。
2清潔低碳是未來
從世界范圍看,主要國家十幾年前電改的目標是解除管制,加強競爭,完成市場化這個階段后,近年再向清潔化轉型。而中國“十三五”的目標是要同時完成市場化和清潔化兩個轉型,其復雜性,遠超世界諸國。目前的市場化轉型,已經呈現不錯的趨勢,而清潔化轉型如何以可以承受的代價完成,考驗政策制定者,考驗電力行業。而清潔能源如何市場化,更是全世界的難題。
3管理體制很重要
保障供給時代,以機器設備為中心,市場競爭時代,必然是以市場為中心。傳統的集中式管理模式,如何調整,以面對分布式的市場?對管理者而言,挑戰極大。國電投就表示,要在體制機制上走在市場化改革前列,形成鮮明的差異化優勢。
4海外也許有機會
“一帶一路”,機遇風險共存,不多說。
5綜合能源可嘗試
發電集團領頭羊華能已經宣布,要打造成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綜合能源供應商。浙能更是喊出尋找發電以外價值的口號。
說完這五個觀感,接下來,看看電企大咖應對"十三五"的核心觀點。
國網
加快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積極發展水電,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和調峰電站,安全發展核電,有序發展煤電。建議1、強化電力行業統一規劃。2、加快特高壓同步電網建設。
三峽
繼續提升水電核心能力,保持水電引領地位;優化發展陸上新能源,力爭成為海上風電引領者;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成為全球清潔能源投資開發領先品牌和水電“走出去”的引領者。
中廣核
四大機遇:
一是我國核電和新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二核電等清潔能源“走出去”機遇前所未有。三是預計國際天然鈾市場低迷仍將持續,核燃料產業布局迎來戰略機遇期。四是國家電力體制改革與新能源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將為電力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三大挑戰:
三大挑戰。一是國內經濟新常態下用電增速放緩和電力供給過剩,產能消化可能貫穿“十三五”,對核電和可再生能源帶來巨大的營銷壓力。二是隨著集團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對國際市場開發和跨國經營的風險控制提出更高要求。三是福島核事故對核電公眾接受度的影響仍將長期存在,國內核電新項目開發與廠址保護面臨新的困難。
中電建
建議國家統籌規劃、出臺相關政策,促進和鼓勵國內能源電力投資開發商、建設承包商緊密合作,形成投建一體化的國際項目承接方式。
浙能
電力供求關系發生重大逆轉,電力體制改革迎面撲來,各種能源新技術不斷涌現,所有這一切,給電力產業的發展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對策:深度挖掘電廠發電以外價值,尋求與周邊社會經濟融合發展。
華能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2020年,完成650攝氏度超超臨界發電關鍵技術研究和示范準備工作;持續開展700攝氏度先進超超臨界發電關鍵技術研發工作,建成波浪能發電技術試驗示范項目,開展較大容量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應用,開展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相關的眾多世界級難題的試驗研究和論證,還將開展代表未來能源發展方向的一系列前瞻性研究。
推進發展模式創新,加快綠色產業、協同產業、服務產業和境外產業的發展。
加快商業模式創新。打造成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綜合能源供應商。到2020年,借力金融增值服務,逐步搭建熱源、管網、客戶“三位一體”的熱力配售格局、構建發配售電一體化業務形態,形成熱電冷聯供、風光儲互補、發配售一體的能源產業。
大唐
“十三五”,期間,大唐集團將集中力量加快結構調整力度,將90%以上資金投入到電力產業。要不斷提高電力產業高效清潔發展水平,到2020年底,集團公司清潔能源裝機比例要超過35%。
國電投
在體制機制上走在市場化改革前列,形成鮮明的差異化優勢。堅持以清潔能源開發為主導,以先進能源技術創新為驅動,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為方向。
國電
著力推進管理技術創新,著力推進企業內部改革,著力推進電源結構調整,著力推進區域布局優化,著力推進產業金融結合,著力推進經營精細管理。
神華
形成以煤炭清潔生產為主體,以煤炭清潔發電和煤炭清潔轉化為兩翼,以新能源、環保、核電、氫能等產業為補充的“一主兩翼”適度多元產業布局。
華電
到2020年公司清潔能源裝機占到40%。有序發展水電,加大新能源發展力度,超前謀劃布局天然氣發電項目,因地因時推進分布式能源建設,力爭在智能發電、新能源、節能環保、智能制造上取得新突破。
應對售電側放開,拓寬營銷渠道,創新營銷手段,打造區域一體化營銷平臺。
深化“總部抓總,區域做實,專業做優,基層強基”的管理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