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正在進行10多年來的電力市場改革。為了保證國家能源供給安全,完成減排目標,降低能源成本,英國政府決定打破現有的電力市場壟斷格局,引導私有資本進入,加大電源發展投資。及時改革的初衷是積極的,但它也在新能源仍未形成足夠規模的情況下限制了進一步穩健發展的可能性。一旦在2017年新的“合同差價補償”機制實行,英國每年的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將從130萬千瓦下降到60萬千瓦。
德國2013年的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為300萬千瓦,也由于該國支持岸上風電的力度勢必降低,2014年容量將回落到200萬千瓦以下。在2013年德國公開電力交易市場的電力交易價格出現大幅下滑,直接威脅到傳統能源發電業主的收益。甚至于德國第二大發電企業RWE宣布徹底改變企業經營模式。放棄單純的賺取發電收益轉變為服務型企業,為客戶提供維修及資產管理服務。
得益于中國國內較為穩定的政策環境,無論是發電企業或設備制造商都將迎來持續發展,并進一步優化規劃,調整經營策略和積累人才的契機。為了避免將時間浪費在盲目的擴張,企業可以考慮放慢開發新項目的步伐,而注重管理升級。通過精細化管理,能更好的選取高效益的風電項目,并通過智能實時資產監控系統收集風場運行數據。另外遵循穩健的項目開發步調,也能優化企業資本結構,減少債務違約風險。只有抓住行業調整的契機,升級企業管理,才能在政策真正發生變化時有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