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三一電氣現員工及前員工透露,除了張家口的產業園,其余的幾個生產基地,均在年后及近期停工或很少開工,工人大部分已經解散。
值得注意的是,張家口風電的原有180個員工,除了4位“善后”工作者及部分管理層回歸北京總部之外,剩余的100多個工人,只有20個左右轉到了攪拌機公司,按此計算,“裁員”比例接近70%。
“裁員”之所以加上了引號,因為這100多個工人,大部分是主動離職,并非直接意義上的裁員。
“好多被逼得主動走的。”部分離職工人稱,公司在新年過后改變了之前的計件工資制度,改成了被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解釋為“優勞優得”的綜合工資制,再加上風機葉片的訂單稀少,沒有活干,使得工人收入普遍降低一半甚至更多。
此外,公司還采取了幾個生產基地工人相互調動的辦法,例如吉林通榆的工人調往張家口,張家口的工人調往云南瀘西。由于工人多為本地人,多數不愿背井離鄉,不愿調動的工人則被停崗培訓,只拿600元的基本工資,這也導致部分工人主動離職。

三一電氣工廠緊鎖大門
“有些人能扛,堅持到了最后,也拿到了補償金。”上述離職工人稱,有少部分人走了正式的裁員程序,其中包括一名部長級干部。
另據目前在產業園內工作的攪拌設備公司的工人透露,他們剛剛被通知,140名工人,將在近期被精簡至100人左右。這一比例,與外界風傳的三一重工30%的“裁員”比例接近。
從今年年初起,不斷地有三一重工裁員30%的媒體報道,為此,向文波等高管先后予以否認,甚至發出了上市公司公告以澄清。不過,綜合各方消息,實際上不僅上市公司三一重工,而是整個三一集團,幾乎都在進行“裁員”——內部則被稱作“優化”,而30%的比例也是整個集團自上而下的統一口徑。
而以張家口風電為代表的三一電氣,則成為了整個集團的“優化”重災區。多位三一電氣在職或離職不久的知情者透露,公司“優化”比例超過50%。
據三一電氣官網介紹,該公司擁有員工近3000人。一位5月份離職的員工稱,當時公司還剩1600人左右;另有一位近期離職的員工稱,“現在應該不到1000了。”按此計算,目前三一電氣人員壓縮比例應超過50%,甚至接近2/3。
除了幾個風電生產基地工人的解散,北京總部大量的研發和管理人員也因停崗培訓等,被迫主動辭職。一位數月前主動辭職的研發人員稱,去年12月自己便被停崗培訓,只發基本工資,不再有績效工資,更別提項目獎金,導致每月收入大幅縮水近80%。另有部分員工在5月份后被正式裁員,拿到了“N+1”的離職補償。
重金投入無回報 三位高管被處罰
值得注意的是,在“優化”員工的同時,三一電氣的領導層也遭到了處罰。多位內部人士透露,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三一集團下發內部通告,原本同時擔任三一集團副總裁的三一電氣總經理吳佳梁、常務副總經理戴立新,均被降職為三一集團副總經理,但保留三一電氣職務。而擔任三一電氣董事長的集團董事毛中吾,也因此在集團董事會中排名下降一位,從第五降至第六。
而處罰的理由則包括經營不善,對于問題未及時匯報、造成董事會決策失誤等。
在經營業績上,目前三一電氣的市場份額非常小。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公布的《2011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統計》顯示,2011年三一電氣在中國新增裝機量為179.5兆瓦,市場份額僅為1%,排在同行業第17位。而在累計裝機量上更是沒有進入前20強。

風電葉片生產線露天放置,落滿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