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全球風能理事會發布了《2013年風電發展年報》,指出中國再次成為全球風電新的增長點。隨著2013年風電市場增長和2014年風電裝機目標的出爐,我國風電行業回暖跡象明顯,相關設備廠商明顯受益。政策是風電行業發展的推動力,但當前風電行業發展仍面臨儲能等瓶頸制約,券商建議行業投資仍需理性看待。
【市場前景】
中國再次成為全球風電新增長點
歐美表現欠佳
《2013年風電發展年報》(以下簡稱《年報》)顯示,2013年,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31813.7萬千瓦,在2009~2013年這五年時間里,全球風電市場規模擴大了約20000萬千瓦。
然而《年報》認為,2013年是風電發展的艱難年份。2013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較2012年有所下降,2013年新增風電裝機3546.7萬千瓦,比2012年的增量下降了約1000萬千瓦。
《年報》稱,導致2013年新增容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的政策波動。美國“風電稅額抵免政策”在2012年年底中斷,這對2013年全球風電市場打擊沉重。全球風能理事會秘書長史蒂夫˙索耶爾表示:“歐洲2013年風電市場增長率達到8%,主要集中在德國和英國。對于整個地區的風電發展,僅有兩個國家來拉動是不健康的。”
新興市場向好
歐洲和美國之外的全球其他風電市場表現平穩,加拿大增長強勁,中國繼續領跑。《年報》認為,中國風電在2010年達到最高增長后的行業整合期似乎即將結束。“中國再次成為全球風電新的增長點,這對全球產業是個好消息。政府對風電發展的決心再一次強化,中國2020年風電發展目標也定在了20000萬千瓦,風電產業已經對此做出了回應。”史蒂夫˙索耶爾說。
英國廣播公司在報道中寫道,如果有任何國家能夠將風能資源產業化并從中獲利,也就只有中國了。
基于對中國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涌現的新興市場的看好,《年報》樂觀預計,2014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回到甚至超過2012年的水平。
中國國家能源局1月24日公布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明確了今年的目標是新增風電裝機1800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將達10900萬千瓦,這一數據相比2013年繼續上升。
此外,去年我國棄風限電現象明顯改善。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了2013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去年我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為2080小時,較2012年的1929小時增加151小時,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創2005年以來最高水平。與此同時,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發布的《2013年度全國風電建設快報》顯示,2013年全國風電年上網電量為1371億度,同比大幅增長36%。
【行業反應】
設備廠商感受到行業回暖
重獲資本青睞
從2011年開始,我國風電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
隨著風電行業風機質量下降、風機價格下跌、市場需求不振、風電企業利潤下滑等輪番上演,行業低谷一直持續到2013年下半年。隨著我國2013年風電市場重新增長和2014年風電裝機目標的出爐,如今風電行業回暖跡象明顯。
上市公司金風科技和湘電股份的股價從去年年底以來就出現連續拉升,前者更是創出兩年半以來的新高。金風科技預告2013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50%~200%,湘電股份預告2013年凈利潤同比扭虧為盈。
訂單顯著回升
2013年年底,西門子公司宣布,獲得來自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控股公司的448臺風力發電機訂單,總裝機容量為105萬千瓦。據悉,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單筆陸上風電訂單,訂單價值在10億美元左右。
國內風電設備及上游廠商訂單回升也非常明顯。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受益于下游訂單的增加,風電上游零部件廠商也感受到了濃濃的春意。
1月30日,主要生產風電用輪轂和底座的吉鑫科技發布的公告顯示,預計2013年該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50%~100%,這得益于風電行業逐漸轉暖,公司銷售收入增加,盈利水平有所提升。
此外,天順風能證券事務代表金依表示,雖然該公司的塔架主要面對國際市場,但近幾個月以來,國內市場的訂單出現增長。
通達動力從事定轉子鐵芯的生產,該產品的下游客戶就包括風電電機廠商。其證券事務代表朱維維表示,該公司近幾個月來自風電電機廠商的訂單和銷量“已經起來了”。
全球風能理事會中國項目主任喬黎明認為,規模龐大的風能市場會刺激大規模生產,這將會降低成本、促進創新。國際能源協會的保羅˙弗蘭克爾也認為,中國的風能發展將會降低國際風能價格。他高度評價中國的風能市場,認為其發展前景巨大,且表示中國擁有非常穩健高效的生產能力。
【券商分析】
風電行業發展 有契機也有瓶頸
政策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針對目前風電行業的發展現狀,英大證券研究所從投資角度進行了分析。該所表示,政策的推進落實是風電行業及風電上市公司發展的動力之一。《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提到,我國2014年能源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促進能源綠色發展,其中指出要“有序發展風電”;有序推進9個大型風電基地及配套電網工程建設,合理確定風電消納范圍,緩解棄風棄電問題;穩步發展海上風電;制定、完善并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全額保障性收購等管理辦法,逐步降低風電成本,力爭2020年前實現與火電平價。
英大證券研究所認為,風電政策的推進落實對風電行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是風電補貼政策對風電行業是大的利好。此外,風電裝備產業升級、電網穩定控制技術增強等都將提升風電并網的水平,從而使風電行業的發展更快更好。
風電行業仍面臨儲能瓶頸
英大證券研究所同時指出,風電行業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不能忽視。
風電的間歇性導致并網后對電網造成安全穩定壓力,核心問題是風電所在上網區域調峰能力的瓶頸以及風電的消納能力不足制約了風電發展。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有效緩解調峰壓力和風電消納的層面落實:一是推進特高壓的建設,實現風電的更多送出,特高壓電網的建設對于風電消納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有效緩解風電送出瓶頸;二是建設大規模、大容量的儲能設施。但國內目前尚無可用于產業化發展的產品。
英大證券研究所認為,風電上市公司的“催化劑”在于:一是國家政策,風電行業目前可能更多的是強調政策落實;二是儲能電池技術和產業化的實質性突破;三是隨著能源結構的調整,風電的整體投資規模有望進一步提高,但風電增速的變化不會太大。
整體而言,風電行業的發展不容置疑,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也是可期的。但從投資二級市場的角度來講,英大證券研究所建議,風電行業投資做基本配置即可。在風電行業中,風電運營公司的投資價值優于風電設備公司,對于風電的龍頭股金風科技這樣的公司可以適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