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国产,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招投標 >項目信息 > 10年跋山涉水 他們要讓“不毛之地”變“風光”

10年跋山涉水 他們要讓“不毛之地”變“風光”

2016-07-19 來源:山西晚報 瀏覽數:361

朔州3人組專去無人區義務測量,通過找尋未利用地,讓光伏和風電企業擇地而起;

  朔州3人組專去無人區義務測量,通過找尋未利用地,讓光伏和風電企業擇地而起;
  
  10年前,他們成立了朔州市首支民間義務藍天服務隊,扛起了義務測量未利用地的大旗;
  
  10年間,他們走了20多個省市區,測量出近300萬畝未利用地,這些地轉化為風電和光電用地的比率達到了70%以上;
  
  10年后,他們發出了“請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我們的隊伍,接力守護我們共同的藍天”的呼喚。
  
  他們是徐升、劉學軍和靳鵬。7月10日,記者跟隨他們跋山涉水,體會那份艱辛,聽到了大家對他們的贊譽。
  
  10年來義務尋找測量未利用地
  
  一見面,已過知天命之年的徐升一再說:“十年風雨都過去了,困難也不值得提了。我快跑不動了,好多未利用地還沒去,倒是希望年輕的志愿者能夠加入我們,進行義務測量的接力。”
  
  徐升介紹,未利用地指的是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以外的土地,主要包括荒草地、鹽堿地、沼澤地、沙地、裸土地、裸巖等。近年來,我國環境問題面臨著日益嚴峻的考驗,發展新能源成了環保路上的重中之重。可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凸顯,未利用地漸漸成為城市化進程中的“香餑餑”,尤其是一些新能源企業,特別偏愛這種“不毛之地”。“我們10年來就是一直在義務尋找測量未利用地,向環保型的風電和光電企業提供相關參數,給藍天減負,讓人民增富。”
  
  記者提出跟他們去體驗一程,徐升滿口應承:“10號我們去平魯寨子山,9號咱聯系。”
  
  7月9日下午,徐升來電話說:“咱明天早上6點準時出發,爭取8點上了山。”
  
  10日早晨6點,徐升和他的兩個搭檔劉學軍和靳鵬準時出現在記者面前。開面包車的是36歲的靳鵬,42歲的劉學軍在最后一排照看測量儀器。
  
  徐升說,寨子山他們已經去過多次了,這次去是確認山頂的拐點坐標,“有時候,一個地方要去十幾二十次。”
  
  40多分鐘后,面包車到了平魯寨子山腳下。記者以為是要徒步登山,沒想到,靳鵬只是減了減速,硬是從緩坡處往上沖。面包車開始左右搖擺顛簸,記者緊緊地抓住扶手,徐升開玩笑說:“放心吧,靳鵬的技術練出來了,能把面包車當坦克開。”
  
  面包車“左沖右突”十幾分鐘后,無“路”可走了。
  
  徐升抱圖紙,劉學軍和靳鵬扛起儀器,在布滿亂石和荒草的山坡上向山頂挺進。
  
  路是沒有的。有的地方坡度超過了50度,但這毫不影響他們的行進速度。
  
  一個多小時后,當記者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爬上海拔2100米的寨子山山頂時,他們三人卻氣定神閑,有條不紊地測量記錄著。
  
  山頂上,空氣清爽。記者一屁股坐在地上,老半天起不來。徐升安慰記者說:“我們的腳力是10年鍛煉出來的,你先歇會兒吧。”
  
  朔州首支民間義務藍天服務隊
  
  忙乎兩個多小時,收拾好儀器小憩時,他們向記者娓娓道來那些被稱為“發神經”的故事。
  
  2006年,是煤炭的黃金年份,很多人以與煤相關的工作為榮,很多人都不把初期投資大、見效慢的新能源企業看在眼里。當時的互聯網已悄然興起,喜歡新生事物的徐升從網上得知,外國的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在新能源上闖出了一片天地,可國內卻發展緩慢。徐升說:“風能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其蘊量巨大,全球的風能比地球上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總量還要大10倍。我上網一查發現,我老家平魯區西部山區具備建設風力發電廠的氣象條件和社會自然條件。我就開始上山尋找這些地方,想向有關部門推薦。”
  
  徐升是個說干就干的人,只要有休假,他就往山上跑。有一天,他在平魯區阻虎鄉山上的一塊常年干旱、不能種莊稼的高地里,遇見了想在山頂投資做點小本生意的兩個人——32歲的劉學軍和26歲的靳鵬。他倆也是平魯人,聽徐升說:“如果這塊地能建起風力發電廠,環保和經濟發展肯定兩全其美。”他倆忙搖頭:“我們哪有那么多錢干這?”徐升笑了:“咱看好地方,別人來投資,對咱的鄉親們也有好處啊!”
  
  看好地方!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徐升一問平魯區發改局工作人員,人家給他定了個調調:要找那些未利用地,看看適不適合做風電廠或光電廠,然后測量所選地塊的拐點坐標,給企業建設提供基礎數據,這里面包括新中國成立以來土地、氣象和環保的相關數據。
  
  這幾句話里,有好幾個他們陌生的概念。徐升給他倆打氣:“年輕人學起來快。這個事情有意義,不要怕困難。”
  
  3個人回家和家里人一說,沒有一個得到支持。徐升被家里人罵“發神經”;劉學軍家里的孩子要上學,妻子不讓他動家里的一分錢;好在靳鵬剛結婚,有一輛摩托車能作交通工具。
  
  一個星期后,3個人又碰了一次面,下定決心成立了朔州第一支民間義務藍天服務隊,口號就是“為藍天減負,為國人增富”。除了平時的生意,他們的空閑時間幾乎全用在了測量上。
  
  想起當初“發神經”,3個人都忍不住笑了:沒想到一朝“發神經”,“病”了整10年。
  
  尋找“處女地”歷經千辛萬苦
  
  徐升說:“這兩個小兄弟,10年來可給我撐了腰,真出了力,也跟著我擔驚受怕了好幾回。”
  
  平魯區山地多,平地少。他們在尋找未利用地之初,沒有代步車輛,靳鵬的摩托車就成了他們乘坐時間最長的交通工具。在平魯西部山區,人們經常能看到這3個灰頭土臉的男人。
  
  有時,由于沒修路,騎車上不去了,他們就得步行。劉學軍說:“很多山都是靠兩條腿爬上去的,特別是一些未知的山,我們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搞不好就有蛇或者野獸出現;還有一些懸崖峭壁,上面是草叢做掩蓋,可是腳踩不實的話很容易就會掉下去,所以我們每次出行都隨身帶著棍子,一方面是往前點路,另一方面就是驅趕野獸。”
  
  2010年秋天,在平魯虎頭山上,劉學軍的左腿就被一條1米多長的蛇咬了一口,沒幾分鐘就腫起來了。山頭離最近的鄉衛生所少也有幾十公里,他們只好用土辦法為劉學軍的腿進行了簡單包扎,攙扶著趕快下山找醫院。醫生一看傷口,松了一口氣:“幸好這蛇毒性不強,消毒輸液就能消腫。”
  
  2012年春天,他們去黑龍江大興安嶺找尋未利用地。靳鵬說:“我們遇見了三個大老虎,平生第一次見,我們嚇得都呆了,后來才反應過來,趕快點燃隨身帶的鞭炮,老虎才被嚇走。老虎跑了之后,我們都嚇得癱坐在了地上。”從那以后,每次去一些有草叢的地方,只要聽到里面有點動靜,徐升就讓靳鵬點炮,“管它是老鼠還是兔子,我們先嚇一嚇。”
  
  去年冬天,平魯的駱駝山下了二尺厚的雪,為了趕一個太陽能光伏發電企業的建設用地坐標需求,他們三個人穿著水靴上了山。雪埋住了鞋,擠進了鞋里面,化成了水。上山下山,他們來回走了6個多小時,3個人的腳都凍得紅腫了起來,留下了凍瘡。
  
  希望新的志愿者加入
  
  徐升說,10年來,他們累計去了全國20多個省市區,從西藏到黑龍江,從內蒙古到海南,累計行程近40萬公里。徐升笑著稱,這些里程足夠繞地球10圈。他們騎壞了3輛摩托車,開爛了1輛汽車,家里的火車票都有幾百張,3人磨破的鞋有幾百雙,累計自投資金近40萬元。截至目前,他們已經測量出近300萬畝未利用地,可供100G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站使用,其中朔州就有30多萬畝。這些地轉化為風電和光電用地的比率達到了70%以上。
  
  平魯區發改局魏香蘭局長說:“徐升他們的測繪水平已經和專業測繪隊差不多,這得益于他們認認真真做事。最難得的是,他們義務測量一做就是10年。他們服務過的環保企業有30多家,包括一些知名的企業,比如中電投、國電投和潤峰集團等。可是他們卻從來沒收過任何單位一分錢、吃過人家一頓飯。”
  
  朔州市萬寶盛再生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文元告訴記者:“老徐他們這10年走得不容易,更不簡單。我們公司的廠址就是他們找的未利用地,給我省了不少錢。下一步我們會在再生能源領域進行深度合作,讓他們的藍天夢想更美一些。”
  
  7月12日,結束采訪時,記者問他們有什么新目標,靳鵬說:“老徐年齡大了,快跑不動了,我們不忍心他再撲騰了。希望有新的志愿者能夠加入我們,進行義務測量的接力。”
閱讀上文 >> 國華雙遼蓮花山風電場一期49.5MW項目風力發電機組及塔架、箱變吊裝工程中標候選人公示
閱讀下文 >> 遼寧北票西山風電項目25臺機組全部并網發電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jiechangshiye.com/bidding/show.php?itemid=55949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招投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鸡泽县| 三台县| 博罗县| 通州市| 莱西市| 行唐县| 霍城县| 肥城市| 深圳市| 鄢陵县| 应用必备| 郴州市| 工布江达县| 青阳县| 郁南县| 江陵县| 鄱阳县| 泸定县| 虹口区| 育儿| 秦皇岛市| 汪清县| 德昌县| 汉中市| 西乡县| 陆河县| 香河县| 桦南县| 江西省| 汤原县| 乐业县| 通榆县| 田林县| 遵义市| 河池市| 梅河口市| 马尔康县| 盱眙县| 乡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