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峽江蘇大豐8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以下簡稱“三峽大豐項目”)首臺金風科技機組順利完成吊裝。該項目場址最遠離岸距離達85.5千米,刷新了我國海上風電項目離岸距離最遠紀錄。

金風科技GW191-6MW風電機組
三峽大豐項目分為H8-1#、H9#、H15#、H17#四個場址,項目總裝機容量800MW,將安裝98臺金風科技智能海上風電機組,包含GW191-6MW、GWH230-8.5MW及GWH252-13.6MW三種機型。三峽大豐項目投產后平均每年可生產超28億度清潔電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37萬噸。
金風科技GWH230-8.5MW海上風電機組,針對項目海域年平均風速7.9米/秒、低風切變和低湍流的風資源特點進行定制化設計,預計實現全場年發電3500小時,有效增加客戶收益。機組融合深度感知與自我學習能力,采用壽命運行調度算法和數字孿生技術,結合增益尋優、自學習預判偏航等智能控制技術,可提升發電量約5%。同時構建了包含健康診斷、復雜工況控制和載荷安全控制三大模塊的生態體系,具備預測性運維、風險控制和關鍵部件載荷調節能力,實現風資源高效利用與環境適應的平衡。
該機組機位點離岸距離約75千米,船舶航行單程約需6-7小時,還面臨著外海涌浪大、施工條件復雜、海底泥沙沖刷嚴重導致船舶易走錨等問題,對施工工序銜接,及安裝船、運輸船舶合理調度要求較高。

金風科技GW230-8.5MW風電機組吊裝現場
為應對該項目復雜的吊裝環境,金風科技在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了輪轂、機艙、傳動鏈等各部件吊裝的組合工況,從而使其可選擇的船舶、吊具等吊裝資源范圍更多樣,能夠靈活開展吊裝工程。同時,機組采用了便于吊裝的E-TOP結構和兼具效率與安全性的“單葉片吊裝”方式,大幅縮短海上葉片吊裝工期,擴展吊裝窗口期,降低吊裝作業難度。此外,金風科技結合超百余臺大容量、大葉輪海上機組的豐富吊裝經驗,將運吊所需工序逐一拆分優化,借助自研氣象預警平臺精準鎖定作業窗口期,為整個項目的順利開展實現“開門紅”。
風電機組每向大洋深處推進1公里,風能開發利用的邊界就登上又一個臺階。三峽大豐項目的順利推進,進一步拓展了風能開發利用范圍,驗證了深遠海風電開發的可行性,有效助力風電開發企業拓展全新的市場增長極。同時,安全、穩健的項目交付能力,也為項目收益回報吃下“定心丸”。
多年來,金風科技積極追趕時代步伐,聚焦深遠海風電資源開發利用。早在2021年,金風科技便與三峽集團攜手,順利完成了最遠離岸距離達80千米的三峽大豐H8-2#海上風電項目建設。該項目安裝38臺GW155-4.5MW及20臺GW171-6.45MW海上風電機組,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2024年項目可利用率超99.3%,總發電量8.71億度,為我國發展深遠海風電積累寶貴經驗。

據統計,全球可用的海上風能資源超過710億千瓦,其中深遠海占比超過70%,但其開發利用率尚不足0.5%。深遠海海域年平均風速可達9米/秒以上,發電小時數顯著高于近海,適合大規模風電開發。金風科技將在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攜手行業伙伴深化內功,博采眾長,推動風電技術向更遼闊的星辰大海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