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鼓勵和支持擁有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基礎和優勢的產業園區,按照產業鏈發展的要求,形成若干個規模超百億的創新型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集群。
2.推動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股份制改造上市、技術改造等手段,培育產值超10億元的行業龍頭企業和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小(中)而精、精而專、專而強”的創新型企業。
3.推動企業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延伸產業鏈,建設產品全壽命周期的服務體系和服務網絡。
(四)產業化應用工程
支持有利于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生產效率,改造傳統工業流程,促進安全生產、節能減排、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的行業應用示范,推動在重大裝備和工程中的應用。
1.選擇工業過程測控、工廠自動化、環境監測、汽車電子、智能電網、重大設施健康監測、文物保護等典型行業,開展應用示范,構建以自主產品為核心的解決方案。
2.按照“機電儀一體化”的思路,在軌道交通、工程機械、海洋工程、智能裝備等高端裝備制造業,開展應用示范,提高高端裝備的智能化、自動化、國產化水平。
3.面向物聯網技術和產業發展瓶頸,進一步加快與物聯網發展相關的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食品藥品信息追溯、社會公共醫療服務等領域開展應用示范。
四、保障措施
(一)堅持頂層設計與產業規劃相結合,成立跨部門的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行動計劃辦公室及管理支撐體系,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驅動的長效工作機制。
(二)組織實施四大工程,結合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特點,在項目管理、過程監督、成果考核等方面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機制,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
(三)通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國家科技專項(計劃、基金)和重大工程,進一步加大對傳感器和智能化儀器儀表技術發展的支持力度。以國家重大工程的總體解決方案為核心,發揮國家科技計劃在前瞻性、前沿性和戰略性的引領作用,發揮標準化對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在國家相關專項中統籌安排傳感器和智能化儀器儀表重點項目。
(四)充分利用產業園區的產業集聚優勢,發揮地方發展儀器儀表產業的積極性,結合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工作,鼓勵和支持擁有傳感器、儀器儀表基礎和優勢的園區,按照產業鏈發展的要求,形成創新型產業集群,加速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
(五)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發〔2011〕4號)和《關于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科發火〔2008〕172號),對符合相關政策條件經認定的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企業,可按規定享受有關稅收優惠政策。
(六)鼓勵和支持重點工程用戶與儀器儀表企業聯合攻關,共同開發,探索政府引導與“制造商+用戶”相結合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推廣使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
(七)通過國家“千人計劃”、“百、千、萬人才工程”,加快對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領軍人才、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重視發揮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特別是特殊工種技工與技師的作用。
相關術語:
1.傳感器
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按照一定規律轉換成可用信號的器件或裝置。通常由直接響應被測量的敏感元件和產生可用信號輸出的轉換元件及相應的電子線路組成。
2.儀器儀表
是根據各種科學(如物理、化學、生物)原理對被研究對象(被測量或被控量)進行檢測、顯示、觀察、控制的器具或裝置的總稱。
3.智能化儀器儀表
儀器儀表應用微處理器技術、計算機技術等使產品具有某些人工智能,對外界因素的變化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或相應的反應。
4.人工智能
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