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新能源產業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優勢產業,也是我市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近期我市出臺了 《張家口市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綱要》,對我市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科學地分析和研究,展望了未來行業發展形勢,確定了發展的遠景目標,出臺了一系列科學實際的政策措施,以最大程度做大做強我市這一優勢產業,將我市建設成華北地區重要的新能源供應基地。
機遇與挑戰
我市新能源產業機遇挑戰并存
目前,對于我市新能源產業來說,盡管受到世界金融危機和國內外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但新能源產業作為我市主導產業之一,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面臨的是機遇和挑戰并存。
機遇千載難逢
1、國家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已經出臺,一系列鼓勵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也在加緊制定,這為我市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2、我市有著豐富的風能、太陽能、煤炭、鈾鉬礦等資源,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3、國家節能減排目標的剛性約束,為我市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提供了機遇。
挑戰依然嚴峻
1、一些可再生能源發展政策不配套、相關產業發展滯后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2、新能源產業投資較大,回收成本時間較長,對產業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3、受經濟增速減緩影響,部分行業對能源需求特別是對電力需求明顯下降,新上火電項目難度增加。
4、受國家增值稅轉型等政策影響,短期內風電產業對財稅的貢獻率降低,縣區上風電項目的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
遠景目標
2013年我市將成為華北新能源供應基地
今后五年,我市新能源產業力爭完成投資852億元(不含設備制造業,本段下同)。到2011年,初步形成多樣化的能源產業體系,全市新能源產業電力裝機容量達到905萬千瓦,實現銷售收入達到151億元,增加值104億元,稅收17.5億元。到2013年,把我市建設成為華北地區重要的新能源供應基地,全市新能源產業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384萬千瓦,實現銷售收入233億元,增加值164億元,稅收33億元。
風電場建設——2013年風電裝機容量力爭達到500萬千瓦,成為全國最大的風電基地之一
2011年全市風電裝機容量力爭達到300萬千瓦,累計完成投資300億元,預計年實現銷售收入38億元,增加值34億元,稅收3.9億元。到2013年,全市風電裝機容量力爭達到500萬千瓦,成為全國最大的風電基地之一,累計完成總投資500億元,預計年實現銷售收入63億元,增加值56億元,稅收6.5億元;風電設備制造業等風電配套產業同步推進,協調發展,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太陽能發電場建設——2013年全市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累計達到30萬千瓦
2011年全市大型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5萬千瓦,累計完成投資45億元,年實現銷售收入13.5億元,增加值11.4億元,稅收1.5億元。到2013年,全市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累計達到30萬千瓦,累計完成投資90億元,年實現銷售收入27億元,增加值22.5億元,稅收3億元;全市太陽能極板、組件及電站設備等生產能力累計達到30萬千瓦,累計完成投資50億元,年實現銷售收入90億元,增加值45億元,稅金7.5億元。
熱電火電項目建設——2013年全市環保及循環利用型熱電火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854萬千瓦
2011年全市環保及循環利用型熱電火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590萬千瓦,年實現銷售收入99億元,增加值59億元,稅收12.1億元。到2013年,再新增裝機容量264萬千瓦,新增投資116億元,累計裝機容量達到854萬千瓦,年實現銷售收入143億元,增加值85億元,稅收23.5億元。
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為新能源產業“保駕護航”
■科學合理規劃開發
——加快風電資源整合步伐,實行風電低水平開發退出機制,使搶占風電場資源、不具備開發實力、建設速度慢、浪費電網輸出資源的企業退出風電開發領域,禁止企業私下轉讓風能資源開發權。重點支持風機制造和風電開發企業聯合開發風電場,在規劃選址、風能資源配置上給予優先安排。對使用本市風電整機和零配件的風電企業,優先授予風電場開發權,優先安排電網接入,優先保證項目用地。太陽能發電要以并網型太陽能光伏發電為重點,啟動我市并網型太陽能光伏發電工程,并采取太陽能開發與太陽能設備制造捆綁的模式,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推進我市太陽能產業的發展。
■積極推進項目建設
——抓住國家新能源產業振興的發展機遇,千方百計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大力引進國內外具有行業先進技術水平的大集團、大企業,保持能源投資的適度增長,引導社會投資方向,重點抓好對新能源增長發揮重要作用的電源點、電網改造、集中供熱、天然氣利用,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開發等項目建設。
■落實優惠稅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