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在南京舉行的"2011第三屆世界非并網風電與能源大會"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能源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原副校長倪維斗提出,"十二五"是我國風電產業發展的一個轉折點,中國要加快從風電大國向風電強國轉變。倪維斗說,"十二五"期間,中國的風電發展需要實現幾個轉變:
一是從裝機容量到發電量的轉變。現在中國和美國裝機容量基本差不多,都是四千多萬千瓦,但中國風電發電量為500億kWh,美國風電發電量卻高達900億kWh,這里面存在系統的差距。因此今后要注重考慮發電量這一基本概念,衡量我們到底發了多少電,占多少比例。
二是從產量到質量的轉變。2010年,中國的風電設備產能已達3500萬kW,但總體質量還不能令人滿意,比如有些地方由于風機質量不高,引起整個電網的垮臺,今后需爭取實現從產量到質量的升級。
三是從重視風電開發到綜合規劃的轉變。從風場選擇和布局、風能預測和調度、電力消納、電力輸出等方面進行整體考慮,待整體規劃出臺以后,再考慮建風電場,而不是有風就建。
四是從技術沿襲到真正自主研發的轉變。相關的技術和研發要跟上,要抓住風電發展的前端,否則新興產業面臨被壓在低端的危險,就像汽車行業一樣。如稀土材料大漲價,要通過替代材料的研發來減少稀土材料的使用量;風機葉片越來越長,要進行柔性設計和研制碳纖維材料,以及要完善在線監測、優化系統運行等。
五是從只考慮并上大電網輸送到非并網和電網協同、分布式電網(微電網)、需求端管理和其他能源協同,如和燃氣輪機、燃氣機互補,發展適當的儲能系統,讓風電更好地運用起來。總體而言,要走出我國自己的道路,而不受外國潮流所裹挾。
"2011第三屆世界非并網風電與能源大會"于9月24至25日在南京舉行,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德國、印度、丹麥等國風能界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各大風電企業代表共議全球風能利用、節能減排主題,并就國家973非并網風電項目的最新進展和取得的成果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