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于風車旋轉的神奇和美妙,堅信大自然給予的無限能量,孜孜尋找天、地、人的和諧共生,為一個清潔健康的未來……
2011年2月11日午后,中國風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順興,從集團辦公大廈的頂層凝望遠方,心中掠過一絲喜悅。原因是歲末年初的中國風電喜事不斷:2010年12月,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IFC)給予中國風電的股權投資款1000萬美元和1.4億美元鎖定利率的長期低息貸款中的9755萬美元已經按時到位,之后不久的2011年1月28日,亞洲開發銀行(ADB)錦上添花,又為中國風電提供了總額達2.4億美元的創新融資方案。
一家成立僅5年、非國有的風電企業憑借什么同時得到世界兩大頂級國際金融機構的認可?
“風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我們專注這個領域是在做一件為子孫后代造福的事情,我們有強大的使命感,應該說是‘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今天的中國風電。目前中國風電已是中國非國有風電企業中最大最好的企業。”劉順興坦言。
經過短短的5年時間,中國風電已經成為目前香港證券市場上惟一一家具有縱向集成一體化商業發展模式的風力發電上市公司。截至2010 年12 月31 日,中國風電旗下的風力發電廠裝機容量已突破1000MW,已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0 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64 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605噸,累計為國家節約煤炭62萬噸,節約用水512萬噸。
2011 年1 月28 日上午10 點,在亞行中國代表處,亞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保羅·海登斯與中國風電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順興正式簽署了貸款金額最高達2.4 億美元的風電項目貸款協議,這是亞行為中國風力發電提供的首個多項目融資貸款。劉順興帶領的管理團隊當天出現在簽約現場,朝陽且銳氣十足。為何這家并不為大家熟知的非國有企業能得到國際頂級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這期間發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中國風電如何先人一步搶占商機?又是如何擁有聚集了眾多優秀人才的管理團隊?
中國風力發電先行者
劉順興,在中國能源研究領域是一位知名人士。本科學習發電專業,后獲管理學碩士的他一畢業就分配到原國家計委的節能局工作,后進入中央企業——中國節能投資公司(現名“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并任該集團副總裁達8年之久。當時頗受上級重視的劉順興,突然放棄令人艷羨的央企高管的高薪高位,很多人都不理解?;厥淄?,他說:“因為有一顆不安分的心,想挑戰自己能否成為市場經濟的弄潮兒。”企業家的魄力來自心底的自信。但彼時已逾不惑之年的劉順興還是要謹慎思考:究竟該涉足哪個領域?
擁有豐富國有企業運作經驗、銳意遴選投資創業機會的他,很快找到一塊處女地:中國風力發電。2005年前后,歐洲如丹麥等國家風力發電技術已相當成熟,風力發電占歐洲發達國家的發電總量比重已非常高。劉順興在考察了歐洲風電市場后強烈地感到,中國與歐洲一樣,同樣具備海岸線長,風能資源豐富的特點。中國當時的狀況與歐洲大規模發展風電產業前的情形十分相似,如果大力發展風電,應比歐洲進展得更快更好。
不僅如此,長期在節能領域工作的他,還提前預感到新能源政策的春風對行業未來的推動:2005年前后中國風電產業的發展迎來了轉折,相關利好政策不斷推出。在“十一五”的風能指標計劃中,國家計劃推出1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市場經濟需要眼疾手快,劉順興一出手就顯示出了企業家的魄力。他先人一步,2006年就帶領創業團隊到內蒙古、遼寧、吉林等風資源豐厚的省份跑馬圈地,將風資源盡收囊中。在那時,風力發電還是個新鮮事物,有人愿意為了千百年來熟視無睹,來無影、去無蹤的風進行投資,自然受到熱烈歡迎。
“我們目前開發的風資源還不足集團風資源儲備的1/10,未來10年風資源的開發都不成問題。”劉順興說。據了解,目前,中國風電公布的風資源儲備為10500MW,且風資源均處于電價較高、電網接入條件較好、風電電量可在當地就地消化的風資源區。
憑借豐厚的風資源儲備,再加上劉順興領導的優秀創業團隊,2007年8月,中國風電成功借殼香港上市,并受到眾多投資者的青睞,2007年至2009年3次增發股票共募集資金約15億港幣。
中國風電神速發展的背后
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國風電已建成投產發電的風力發電廠達21家。這意味著只要自然界的風還在徐徐吹過,只要人們還在用電,電費還在繼續收取,中國風電就有源源不斷的利潤。
短短5年,一家非國有風電企業有如此的發展速度并非易事,劉順興領導的管理團隊做到了。“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我們在儲備風資源的同時,還注重高端專業人才的儲備。”劉順興表示。用一個比喻來形容,如果中國風電是一架遠航的飛機,人才就是它飛向云端的翅膀。近二十人的高管團隊,幾乎都是一流的風力發電方面的專業人才和財務、法律、管理精英,他們或者是原國有企業高層領導,或者是原國家機關某部門負責人,或者是有境外大公司資深工作背景,且清一色都是名校博士、碩士等高學歷,這樣的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即使在大型國有企業也是少有,而這支隊伍卻出現在一家成立僅短短5年的非國有企業當中。
中國風電優秀的管理團隊不僅得到了眾多合作伙伴的認可,也得到了IFC和ADB的肯定。高管中的部分人過去要么就是政策的制定者,要么就是政策的重要執行人,他們對中央政府的政策認識要比一般人深刻得多,眼光也更高遠。他們將自己的遠見卓識和豐富的人脈資源作為共同發展中國風電事業的合力,前景自然可期。
“中國風電的成功與快速發展是和各個領域專業人力資源儲備密不可分的,以人為本是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劉順興表示。劉順興本人親身經歷了中國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全過程,熟悉中國投資領域的規則和特點,并長期從事節能、環保及可再生能源投資工作。他非常清楚,能否聚攏優秀的人才,是項目投資成敗的關鍵。據了解,中國風電目前相當部分員工都享有股票期權,合計總額達4億股的員工激勵股保證了員工的切實利益。在中國風電,主人翁意識得到了充分顯現,“朝九晚五是為了集團,加班是為了自己”,員工們說。
高端人才的介入勢必事半功倍,集體智慧令中國風電選擇了更多捷徑。其一就是采取了與國有企業共同合作開發風電項目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資本的使用效率。與中國風電長期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的有: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遼寧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申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中電集團(簡稱“CL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