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對于風電場和風機制造企業來說,最“主旋律”的工作莫過于低電壓穿越能力達標了。
在國家調整風電產業節奏的大背景下,許多政策和標準相繼出臺,但關于低電壓穿越能力的要求——“風電機組應具有在并網點電壓跌至20%額定電壓時能夠維持并網運行625毫秒的低電壓穿越能力、風電場并網點電壓在發生跌落后2秒內能夠恢復到額定電壓的90%時,風電機組應具有不間斷并網運行的能力”,這樣明確的標準無疑比任何政策和標準都來得更直接和干脆。
主流企業積極看待標準
“這是好事。”受訪的第一、第二梯隊風機生產企業負責人一致認為。
一家風機企業老總告訴記者:“我們積極地看待這項標準。雖然達到標準要花費一些時間和成本,但客觀地看,每一次設備企業能力提升都與電網要求提高密不可分,電網的要求促使我們提高核心競爭力。”
主流風機企業積極看待低電壓穿越標準的提升不無道理。當前并網難被視為風電發展的最大掣肘,而風電質量差是并網難的主要原因,解決這一問題的較好辦法就是風機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提高風機可利用小時數,電網也樂于收購這樣的風電。
“標準會淘汰那些不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風機企業,提高行業集中度,這對我們也是好事。”某風機企業負責人說,低電壓穿越能力雖不是很尖端的技術要求,但行業內20%左右的中小企業可能無法達標,他們目前對惡性價格戰樂此不疲,標準提高有利于行業整合,且不會對行業造成嚴重影響。
“時間緊,任務重”
達到標準是需要成本的。據了解,目前提出的低電壓穿越能力,風電場承擔工作的較少,主要是整機企業要承擔改造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湘電風能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龍辛表示:“時間緊張一些。一方面,現有機型批量改造需要時間,另一方面,試驗也需要時間。但直驅風機實現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金風科技公關總監姚雨告訴記者說:“金風采用的是先進的直驅永磁全功率變流技術,在低電壓穿越方面有先天優勢。此前安裝的風機,由于業主并未要求要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故目前有4000多臺已安裝的風機需要激活這一功能,此后生產的風機都將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時間和改造成本相對較低。”
對于時間和花費,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茂勝給記者列出了這樣一組數字:“以1.5兆瓦風機為例,直驅需要安裝一個模塊,改造時間需要2、3天,費用約10萬元左右;而雙饋機型由于不具備全功率變頻,可能改造需要更長一點的時間,改造成本約30萬~40萬元。”但他表示,無論直驅和雙饋,實現低電壓穿越在技術上都不存在問題。
行業期待發電側和輸電側平等對話
在采訪中,風機企業除了一致歡迎標準出臺,還有一個共同點,即在提到標準時都將標準加上了一個定語——“電網”標準。
專家表示,解決風電并網有兩種辦法,即對風機進行低電壓穿越改造,或者對電網進行智能電網改造。
“低電壓穿越標準是對整機企業提出的標準,接下來還有針對風電場的管理要求,而對電網目前只有全額收購這一條模棱兩可的要求。目前看來,整機企業和風場是被動方,而電網是主動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風機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發電側與輸電側的地位并不對等,標準是電網意志的體現。
此外,還有企業認為,“并網點電壓跌至20%額定電壓時能夠維持并網運行625毫秒的低電壓穿越能力”等標準比照歐洲等國家的標準,過于嚴格,低電壓穿越的技術雖成熟,但標準越高,成本越高,電網卻不用負擔成本,坐享其成。
李茂勝表示:“如果智能電網做起來且足夠堅強的話,也可以接受比較低的電壓,但目前智能電網的建設時間跨度長,而風機低電壓穿越改造確實是近期解決問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標準高,對于電網和國家的風險就小。”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低電壓穿越檢測在國網旗下的國家電科院張北檢測中心進行,國網作為企業,既充當裁判員,又充當運動員,其公信力自然受到風機企業的質疑。”李茂勝說出了很多企業的心聲。一些風機企業表示,提高風機低電壓穿越能力對電網來說不付出任何成本,且要求越高對電網越有利,在這種情況下,能否客觀公正有待觀察,“期待有更具公信力的檢測機構來進行檢測。”
“最近有國家能源局官員表態稱,為了更好地促進風電接入和消納,將對電網企業做出明確要求,我們期待對發電側和輸電側有平等的要求。”一位風機企業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