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供電裝機連續5年實現翻番,2010我國風電累積裝機容量已經高達4473.3萬千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風電裝機國。
很多地方由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風電,酒泉就是其中之一。作為世界著名的風口和風庫,這里的年平均風速為8.3米每秒。“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這是酒泉人的形容,酒泉人曾經苦不堪言的大風,現在成了資源。
捕風大網在酒泉張開
酒泉目前的年風能資源總量為2億千瓦,可開發利用8000萬千瓦,占全國可開發總量的1/7,并且由于這里是戈壁,利用風能建設風電場,酒泉不用占1畝耕地,不用遷1戶居民。
酒泉市能源局局長吳生學告訴央視記者,全國首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便在酒泉開建,從2009年起,一張捕風的大網就此張開。
兩年時間,風電裝機新增10倍的酒泉奇跡由此產生!截止到目前,酒泉已在1100平方公里的戈壁灘上,集中布局了32個風電場, 總裝機規模達550萬千瓦。
好好的風電,卻被限掉
“風車一響,黃金萬兩”。采訪中,有人為酒泉算了一筆帳:目前,酒泉共有風機3773臺套,如滿負荷運轉,每年每臺的效益就是180萬元。
而,玉門大唐昌馬風電場的場長高愛軍卻在為風電場效益憂慮。采訪中,高愛軍坦言:目前,大唐昌馬風電場所屬的134臺風機雖已全部上網,但效益卻并不盡如人意。由于電網限裝機容量的50%左右,一部分電就被限掉了,浪費掉了。
隨后,記者來到了中控室。根據對往日風電受限記錄的查詢,記者發現,四月份限了1398萬度,五月份限了1692萬度,六月份限了693萬度,七月份是771萬度,八月份是90萬度,合計是4644萬度。從四月份到現在一共發電量10792萬度,限電量占整個發電量的比例是43%。
采訪中,玉門市委書記雒興明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他們一年被限的風電最多達2億多度,按5毛2的上網價,年損失有1個多億。
作為一種清潔永續的能源,我國兩年前就向世界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費要在15%左右,和2005年相比,單位GDP的碳排放量要下降40%-45%。再結合我國當前煤、油資源消耗日益增加,東南沿海用電日益短缺的現實,按理說,酒泉風電的生產該是越多越好,怎么還會受限制呢?
玉門大唐昌馬風電場場長高愛軍告訴記者,原因是輸送線路網架結構達不到要求。
高愛軍說:由于電網建設相對滯后于基地建設,所以,作為政府的樣板工程,目前酒泉風電基地雖已擁有110千伏、330千伏和新建成的750千伏等輸電線路,但仍不能滿足他們目前風電外送的需要。加之為了保證平穩輸出,很多風機只好停轉。
有電輸不出,酒泉在叫苦
眼下南方正電力緊缺,不管是水電還是煤電都頻頻告急。而酒泉這樣風電充裕的地方竟然是有電送不出去,的確讓人覺著匪夷所思。
采訪中,酒泉市能源局局長吳生學說,當前他們只能依靠兩條腿走路,一是外輸到華中、華東這些缺電的地方,二是盡量就地消納。面對風電輸出,吳生學說:有些地方表現得并不是那么熱情。
原因為何?雒興明說,由于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缺電的地區為了解決自身的就業、稅收和發展問題,寧可自己上一些火電,水電,也不愿用來自他們酒泉的清潔風電。
面對如此現實,采訪中,吳生學坦言,要想使大家自覺使用風電,光靠呼吁督促,很難實現,還必須提供制度保障,為此,他期望國家能夠盡早出臺《可再生能源配額管理辦法》,以使全國各地自覺使用風電成為可能。同時,要通過考核使每一個地方主動使用清潔能源。
記者手記
作為最清潔的能源之一,酒泉風電卻左右為難。上網送不出去,留在當地消化,但是要承受高電價。被普遍看好,卻遭遇了現實的尷尬。原因就是在于風電發展和電網建設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滯后現象。同時由于受到國家的電網定價機制所限,沒有自主權和定價權,造成了一方面電荒,一方面被迫過剩的怪現象。
要解決這個尷尬,需要多方面的合力,一方面我們呼吁電力公司、電網企業甚至各級政府要擯棄各自的小利益,優先使用清潔能源。另一方面,希望電力體制改革能有實質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