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32國道酒泉地界兩側,一眼望不到邊的荒漠上,大片的風機是人們習以為常的景致。
“酒泉可作為風電場建設用地的面積為4.7萬平方千米,風資源儲量約2.1億千瓦,可開發量8000萬千瓦。”甘肅省酒泉市能源局局長吳生學介紹。
這一切都讓酒泉被當之無愧的成為我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并被賦予“陸上風電三峽”的美譽。2010年底,起建三年的酒泉基地更是以55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將另外7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遠遠地拋在身后。
但這一切都正在成為過去。一個無法避開的話題,便是今年已過大半年,酒泉卻未有一臺新增風電裝機。除此之外,年初的風電脫網事故給風電帶來的沖擊波也還未完全散去。盡管吳生學一再強調事故后,酒泉當地風電裝機的80%都已經完成了低電壓穿越能力的改造,但他仍不避諱,因為設備生產廠家需要排隊檢測改造是否合格,目前并網發電的風機也只占裝機量的1/3。
兩個月前,酒泉風電基地建設二期300兆瓦工程的建設方案,終于獲得國家能源局批復,但兩個月過去了,仍未見業主們有何動靜。
這一切窘境,似乎在宣告著:酒泉,這個我國首個陸上風電三峽,在經歷了前幾年的爆發式增長以后,可能已經率先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