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工程的需要,從2006年開始,中國氣象局又組織開展了風能資源詳查和評價工作,建成了由400座測風塔組成的全國風能資源觀測網,還建立了全國的風能資源數據庫系統,并組織開發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風能資源評估系統。
“最新完成的風能資源詳查和以往不同,以前依據的都是氣象站的觀測資料,這次主要采用了數值模擬技術,結果更加精細。”朱蓉說。現在,風能資源詳查已經達到1公里乘1公里的分辨率,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的風力資源非常豐富,陸地上70米高度的風能資源的技術開發量為26億千瓦;近海水深25米范圍內達到2億千瓦;水深50米范圍內可達5億千瓦。根據評估的結果,全國每個省區市都有可開發的資源,為今后分散式經營的風能資源開發模式提供了比較完整的科學依據。
除此,氣象部門還開展了針對風能開發的一系列氣象風險研究。比如,對影響海上風力資源開發的臺風的研究,沙塵暴、低溫等對北方地區的影響,敷冰等對中部地區的影響等,這些研究對風電場的選址、建設和運行以及風機的設計,都有非常好的指導意義。
近幾年,我國的風能資源開發利用在快速發展,風電的裝機容量基本上每年以100%的速度在增長。到2010年底,我國風電的總裝機容量超過了4000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一。朱蓉表示,“我國的風能資源完全能夠滿足到2020年風電發展路線圖的需要,風電產業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