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低風速風電開發計劃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低風速風機的研發。本網記者11日17日從華銳風電獲悉,由其主持的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項目《1.5MW低風速風力發電機組關鍵技術開發和整機研制》課題日前通過國家科技部專家組評審驗收,這意味著華銳風電正式啟動低風速風機的戰略布局。
據了解,這次華銳風電完成課題任務書規定的任務、考核目標和主要技術指標的機型為其自主研制的SL1500/82和SL1500/89兩種低風速風電機組。
目前,這兩種風電機組已實現批量化生產,實現裝機3200余臺。其中,SL1500/82機組于2010年5月通過了德國勞埃德船級社(GL)的風機載荷、功率曲線、噪聲、電能質量等各項現場測試,并于2011年10月20日獲得了中國第一個A級設計認證證書德國勞埃德船級社(GL)A級設計認證證書。
“863計劃”即“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由國家科學技術部組織實施,著重解決有關國家中長期發展和國家安全戰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的高技術問題,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培育高技術產業生長點。
低風速地區的風力資源開發是 “十二五”風電規劃的重要戰略布局點之一。風電在“十二五”期間將從原來“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改變為“集中+分散”的發展模式,發展低風速風場,并鼓勵分散接入電網。
“目前國家能源局正在會同相關部門加緊風電接入電網和市場消納研究,其中就著重提出電網受端省區的低風速風電開發和電網消納問題。” 國家電網能源戰略與規劃研究所所長白建華對記者表示,未來國家層面將加大這些低風速地區的風電裝機規模目標,作為大基地接入大電網之外的電網開發格局的有效補充。在國家對于低風速風電開發政策支持越來越明確的背景下,未來五年內,低風速風電開發必將迎來發展高峰期。
據統計,全國范圍內可利用的低風速資源面積約占全國風能資源區的68%,且均接近電網負荷的受端地區。但目前國內的風電開發集中在“三北”(西北、東北和華北)、東南沿海等風資源豐富的高風速地區,低風速區的風電開發幾乎處于空白。
“合理而有效的開發低風速風能,將平衡現有風電發展格局,有助于行業更為健康、理性的發展。”華銳風電高級副總陶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