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標準委員會正式批準發布了《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下稱“新國標”),與能源行業標準《大型風電場并網設計技術規范》共同規定了風電場并網的相關技術要求。
成本增加
“為達到新國標,風電場運營商和風機企業要對之前的風機進行改造升級,使之具備低壓穿越能力,這意味著他們要承擔較大的風機改造成本。”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低電壓穿越改造是風電場運營商達到新國標要求的必要條件,在短期內必定直接大幅增加企業的改造成本。
新國標主要是針對風機的低電壓穿越能力做出了規定,這是緣于去年以來風電行業在并網方面事故頻發。2011年2月24日,甘肅酒泉發生598臺風電機組脫網事故;4月17日,甘肅瓜州發生702臺風電機組脫網事故;同日,河北張家口發生644臺風電機組脫網事故。
“新國標的出臺,能夠有效解決風電事故頻發的問題,有利于風電場運營商和電網企業在此標準的基礎上,增加風電并網量,最終提升風電產業的質量和效益。” 李勝茂說。
“低電壓穿越的改造成本目前是由風電場運營商和風機制造商共同承擔。”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告訴本報記者。
金風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由于金風兆瓦級風電機組均采用直驅永磁技術路線,采用全功率變流系統,具有天然的并網友好性,在低電壓穿越功能改造和升級上,只需軟件升級和簡單的硬件升級,涉及成本較低,時間上,最快1小時可完成1臺機組的升級。”
施鵬飛表示,采用直驅永磁技術的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改造技術簡單,成本較小。而采用其他技術路線的機組則將面臨10萬元/臺-50萬元/臺的高昂改造成本。
不過,華銳風電的相關負責人則向本報記者表示,“對華銳風電來說,從成本角度來看,軟件的升級不同機型其成本是有所區別的,但是與此前媒體預估的幾十萬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并非一個數量級,這與風電機組的整機成本來比是微不足道的。”
“為消納這部分成本,風電場運營商要盡可能多地加強風電場的發電管理,增加發電量,并最大限度地增加風電并網量,提高經濟效益。”李勝茂說,風電企業要在風機低壓穿越改造中加強與下游風電場運營商的合作,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增加銷售額。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對于風電并網的技術要求應是針對風電場運營商、風機制造商以及電網三方的。因此前兩方進行低電壓穿越技術改造的同時,電網也應努力保障穩定性,進行配合。
另外,技術改造導致風電企業成本增加,還在于主管部門延緩項目審批對企業造成的損失。由于目前的風電項目大多實行風機制造與風電場開發建設捆綁的銷售模式,因此項目審批的延緩會直接影響風機制造商的經營情況。
風電并網瓶頸亟待解決
“風電并網難是行業內的老大難問題,而新國標的頒布就是為了直接推動風電并網問題的解決。”李勝茂告訴本報記者。他說,新國標的頒布,讓風電場運營商和電網企業進一步明確了各自的責任,即只要風電場運營商所發電力符合新國標要求,電網企業就必須收購,如果這一條款得以認真執行,那么就可以較大幅度地提升風電并網率。
華銳風電上述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國家電網要加強電網的建設,改善對風電的調度能力;風電整機制造商要努力制造電網友好型的風電機組,要有利于電網的安全。風電并網等問題雖然對整個行業來說是個挑戰,但是對于華銳風電來說,是一個機遇。
事實上,去年以來,國內風電產業的發展速度在國家相關部門調控以及行業產能過剩的影響下明顯放緩,受此影響國內主要風電企業的經營業績紛紛下滑。
2012年1月31日,華銳風電發布業績預告稱,2011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