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網國標6月實施 松開風電"脖子"
2011年11月末,大唐新能源通遼扎魯特風電場低電壓穿越功能改造工程招標啟動。內部人士介紹,這次改造正是為了使風電場滿足今年6月1日即將實施的風電并網國標--《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的相關要求。
跨區消納尚待"三華同步"
"卡脖子"難題得解
一直在高速路上疾馳的汽車一旦出現故障,后果不堪設想。
2005年以來的中國風電產業就像這樣一輛不顧一切急速前進的汽車,以連續4年翻番的風電裝機容量輕易地站在世界第一的位置。
然而,到了2011年,中國風電產業持續高速發展中積累的問題集中爆發,整個行業已經到了不得不減速緩行的關頭。
2011年2月24日,甘肅酒泉風電基地發生16個風電場598臺風電機組脫網事故,這一被國家電監會認為是近幾年中國風電"對電網影響最大的一起事故",卻只是風電脫網事故全面爆發的開始。
4月17日,甘肅瓜州15個風電場702臺機組脫網;同日,河北張家口一風電場發生事故致644臺風電機組脫網;4月25日,酒泉風電基地再次發生事故,上千臺風機脫網。
"在2011年以前,風電并不了網的現象比較受關注,很多人把原因歸咎于國家電網公司收購風電的積極性不高。但在2011年幾次大規模的風電脫網事故發生后,業內意識到風電自身的技術問題也不容忽視。"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
這位專家所說的技術問題主要是指風電場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最新出臺的風電并網標準特別增加了這方面的相關內容。據介紹,所謂"低電壓穿越"是當電網出現故障,使風電場并網點的電壓降低到一定數值的情況下,風機能夠做到不脫離電網而繼續運行,從而可以在故障消除之后恢復正常的運行,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電網的沖擊。
事實上,低電壓穿越技術并不是一項新技術,在風力發電發展較快的歐洲已經是一項很成熟的技術,但在我國風電產業發展之初,不論是政策還是風電場的業主方,都沒有對相關技術提出要求。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表示,正是由于標準體系不完善,使得大量不能滿足接入電網技術規定的機組仍能投入運行,一旦電網出現故障導致系統電壓降低時,這些風電機組就容易脫網。
事故的集中發生將風電產業多年來的積弊暴露于陽光之下。國家電監會在2011年8月份,組織電力企業對360個并網運行風電場、8O個在建風電場安全情況進行自查,共排查隱患1700余項。
電監會的檢查直指風電場并網改造,督促風電場積極聯系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加快機組低電壓穿越能力和無功裝置自動投切性能改造。據了解,截至2011年8月底,甘肅酒泉"2·24"大規模脫網事故涉及的11個風電場全部完成了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甘肅2235臺在運風電機組已完成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改造率達74%。
齊魯證券的分析報告認為,風電并網標準的發布將對解決風電并網問題有巨大的指導性意義,伴隨政策的強制性實施,風電接入瓶頸有望得到改善。在瓶頸緩解之后,不排除風電裝機容量有進一步超預期的可能。
從國家電網消納風電電量的數字來看,2011年風電并網電量的增速已經超過了裝機規模的增長。截至2011年底,國家電網公司消納風電電量706億千瓦時,較2010年增加23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9%;而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最新發布的報告,2011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新增18GW,同比增長40%。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告訴記者,對于風電并網難的問題,業界有個誤解,很多媒體報道稱超過30%的風機建好后沒有并網,但實際上這個比重里面包括了很大一部分吊裝完成后還處于調試期的風機,真正完成了調試,并符合了并網要求還沒能并網的風機并不多。而不符合并網標準的風電場脫網的可能性較大,這對風電場和電網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此次并網標準出臺將使得新建和改造后的風電場大大降低脫網的幾率,減少這方面的損失。
2011年11月末,大唐新能源通遼扎魯特風電場低電壓穿越功能改造工程招標啟動。內部人士介紹,這次改造正是為了使風電場滿足今年6月1日即將實施的風電并網國標--《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的相關要求。
"從去年開始,做無功補償裝置招標的業主明顯多了。"國電龍源電力技術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在中國開關電氣網的招標頻道中,記者發現,2011年以來,共有61條招標信息涉及風電場的無功補償裝置,涉及到中廣核、大唐、華能、國投、中節能等多家電力央企旗下的風電項目。顯然,在風電并網標準出臺前就未雨綢繆的風電場并不少。
并網問題的解決只是為風電大規模輸出打通了第一道關口,而風電大基地的規?;l展,以及我國風力資源與電力負荷中心的逆向分布,讓風電消納也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一個關鍵。
解決風電消納主要有兩個思路,一個是分布式開發,目前已被政策重視,但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解決風電消納問題;通過建設特高壓電網和跨區跨省消納,則可提升消納風電規模約一倍,而目前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方案爭議還很大,國家還沒有正式批復。
"消化不良"待治
并網問題的解決只是為風電大規模輸出打通了第一道關口,而風電大基地的規?;l展,以及我國風力資源與電力負荷中心的逆向分布,讓風電消納也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一個關鍵。
"解決風電消納主要有兩個思路,一個是分布式開發,一個是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三華同步電網'。其中分布式發電已經有了明確的思路,被列為'十二五'期間風電產業重點發展的領域,而國家電網公司的'三華電網'目前爭議還很大,國家還沒有正式批復。"一位風電領域的研究人士告訴記者。
此次發布的風電并網國標提出了分布式風電的并網新技術標準,而國家能源局也于日前發布了《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指導意見》。"分布式風電的開發主要在國內低風速風區,靠近用電負荷中心附近建設風電場,不以大規模遠距離輸送電力為目的,電力就近入網,當地消納。"上述人士介紹。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認為,發展分散式風電項目的優勢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風力資源。在發電環節,分散式發電方式對風速、占地面積等要求較低;在輸電環節,分散式發電方式的輸電距離通常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