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發展下一代信息網絡、電子核心基礎技術與器件、新型顯示技術與產品、高端軟件和服務外包。1. 下一代信息網絡。著力提升寬帶網絡覆蓋范圍與接入能力,帶動相關產業鏈的快速發展。加強下一代信息網絡關鍵技術、設備、系統、智能終端等的研發和產業化。開展移動通信長期演進技術(TD-LTE)規模商用示范,實施下一代互聯網商用推進計劃。2. 電子核心基礎技術與器件。圍繞重點整機系統應用需求,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核心技術,著力推動面向計算機、通信、電力、汽車電子、消費電子、工程機械、金融、文化和教育等應用芯片設計、制造與封裝,推進關鍵元器件、專用電子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全力打造國家基礎電子產業基地。3. 新型顯示技術與產品。重點推進高世代液晶面板及其關鍵配套產業,著力推進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材料和器件的研發及產業化,推進激光顯示、三維(3D)顯示、電子紙等新型顯示技術及下一代視頻技術研發和產業化。4. 高端軟件。積極對接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計劃,加強操作系統、海量數據處理等基礎軟件開發及產業化。大力拓展應用軟件的開發和產業化應用,重點推進智能電網、電信、教育、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應用軟件的研發及產業化。5. 服務外包。重點發展研發設計外包、生物醫藥外包、動漫創意外包、金融服務外包、供應鏈管理外包等五大外包服務,大力提升服務外包產業層次。
(七)高端裝備制造產業
重點發展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等裝備和系統,將我省打造成為軌道交通裝備和智能制造裝備的集聚區。1. 軌道交通裝備。依托高速鐵路和長江三角洲城際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大力發展城市軌道列車、牽引傳動、信號系統、供電系統、門系統、清算系統、綜合自動化系統等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建立健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用維護和產品標準體系。2. 智能制造裝備。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突破新型傳感器與智能儀器儀表、自動控制系統、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等核心技術,重點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加強智能技術、智能測控裝置和高性能零部件在石化、冶金、汽車、電力、環保及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的推廣應用。3. 專用裝備。重點發展交通、建筑、礦山和石化等專用裝備,推動機電一體化挖掘機、大噸位裝載機、大型高等級路面攤鋪機、大型乙稀、大型煤化工成套裝備等產業化。著力強化液壓元件、智能控制系統、關鍵部件、配套動力系統等薄弱環節的研發,提升自主配套能力。4. 航空配套產業。大力發展與航空產業關聯的關鍵零部件配套產業和航空維修服務產業,突破航空發動機核心關鍵技術,加快推進航空發動機產業化,打造重要的國家航空輕型動力產業基地。
(八)新能源汽車產業
以多種動力技術為主導方向,重點發展新能源客車、乘用車和專用車,初步形成部分類別重點整車和重要部件國內領先優勢,將我省打造成多種動力的新能源汽車和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基地。1. 新能源客車。以城市公共交通為重點,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純電動、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天然氣大中型客車。2. 新能源乘用車。以出租行業為重點,發展純電動乘用車。3. 新能源專用車。以各類園區用車為重點,發展觀光客車和區內短途交通客車;以市政、郵政、電力等特種公用行業為重點,發展純電動、混合動力輕型商務專用車。
(九)智能電網產業
重點發展新能源并網及控制、智能電網儲能、智能輸變電、智能配用電和智能調度通信系統等裝備,確保我省電力系統自動化控制和智能二次系統領域國際領先的地位。1. 新能源并網及控制設備。重點發展濾波電抗器、逆變器、并網控制器、輕型直流設備、運行監控裝置等。2. 智能電網儲能設備。重點發展電動汽車電池、空氣壓縮蓄能裝置、飛輪設備、超級電容器等。3. 智能輸變電設備。重點發展特高壓變壓器和絕緣材料、短路電流限制器、碳纖維導線、輸變電運行狀態監測裝置等。4. 智能配用電設備。重點發展非晶合金變壓器、智能開關、智能電表等。5. 智能調度通信系統。重點發展各類智能傳感器、各類專業通訊裝置、遙控遙測裝置、智能電網調度系統、故障診斷及自愈裝置等。
(十)海洋工程裝備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