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人口密集、物產豐富的安徽等內陸地區,開發企業也會碰到一些特有的困難。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搬了條板凳橫在道路中央,擋住了通往山頂的汽車,龍源電力的施工曾一度難以得到部分百姓的理解,甚至還有一位老人投訴,風電施工搬走了他多年放牛時歇腳的大石頭。安徽龍源公司的領導迅速派出兩名員工又把這塊石頭搬回了原來的地方。在朱元璋故鄉、小崗村改革試點的鳳陽縣,龍源電力面臨與當地居民的溝通難題。
而一旦遇上礦產、經濟作物、、旅游區、軍隊用地等,成片的風電場地則會被人為肢解,達不到一定規模,低風速風電場肯定達不到盈利水平。正因如此,風資源較好的蕭縣和蘇中很難建設成規模的風電場。
王健告訴記者:“內陸地區開發風電在溝通協調方面往往需要大智慧。”
看到龍源開發低風速的案例,大唐、華能等尾隨而至,有限的風資源像“三北”地區那樣瓜分殆盡。
而龍源也加緊步伐,制定了以安徽來安為中心,分頭出擊的策略,馬不停蹄地對滁州地區的明光、鳳陽、定遠、南樵、全椒以及鄰近的巢湖、含山等地,進行了地毯式風資源普查工作,并迅速簽訂了開發協議,儲備風資源已達300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