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華銳風電 下挫3.80%,收于5.06元。比2011年1月時的發行價90元下跌了近95%。換句話說,一個股民如果在打新股時中了一簽華銳風電,那么現在他的賬面虧損達84960元。
這家在短短五年內從區區2000萬元初始投資的“小企業”變身為市值近千億“行業巨頭”的風電設備生產商,上市兩年,減薪、放假、裁員、安全事故、跨國官司、巨虧等負面新聞纏身,如今的股價很接地氣,周一的再次下跌則緣于證監會的點名批評。
4月12日晚間,華銳風電發布公告稱,因2011年度利潤虛增,公司4月11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關于對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
據悉,北京證監局經查,華銳風電部分業務單據、相關數據、財務記錄失實,導致2011年度利潤虛增,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二條的規定。除此之外,還要求華銳風電在披露上述更正公告后5個工作日內向北京證監局報送書面整改報告。
自曝家丑:
2011年虛增凈利1.68億元
自曝丑聞的原因非常復雜,可能是因為新任領導的策略
此次財務丑聞由華銳“自曝”。2013年3月初,華銳風電發布公告稱,2011年虛增凈利潤1.68億元,原因是會計師出現“提早確認收入”的差錯。按此計算,華銳風電2011年的凈利潤同比降幅擴大至79%。這一消息立刻引發外界關注。
針對上述會計差錯,華銳風電在發給《國際金融報》記者的回應中表示,根據自查情況,發現2011年度確認收入的項目中部分項目設備未在項目現場完成吊裝,由此導致2011年度的銷售收入及成本結轉存在差錯,即公司本不應該在2011年確認的收入被“提前”計入。
有評論人士認為,華銳風電“自曝家丑”是主動承認錯誤的行為,體現了華銳風電的勇氣、自律性,但另有相關人士對于華銳風電回應中的“會計差錯”行為表示質疑。
“自曝丑聞的原因非常復雜,可能是因為新任領導的策略。”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無論出于何種目的,財務造假的消息對華銳風電的信用無疑造成影響,之前和別的公司簽訂的契約有可能因此解除。
東南大學法學院張馬林律師指出,如果是在證監會已經發現的情況下自曝財務,從一定角度上說明了公司的認錯態度。“也可能緣于公司內部領導的矛盾和沖突”。 盛景已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