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科技[0.70% 資金 研報](002202.SZ)的“風電場開發銷售”模式一直刻意保持神秘:不披露各省風電場的裝機總量、不披露各風電項目并網比例、不披露利用小時數、更不披露具體風電場的盈利情況。最為詳細的回復是“三北地區均開發了的風電場,西北地區的甘肅、新疆最多”。
記者在甘肅、新疆實地采訪時,業內人士預測,整個甘肅地區2013年風電利用小時數1400多小時,遠低于業內公認的1700小時這一盈虧平衡點。新疆的風電場由于總體裝機規模不大,整體盈利情況稍好,能保持盈虧平衡。
風力發電行業整體低迷,金風科技能夠獨善其身么?
“三北”棄風嚴重
“總是有那么一些風機停著不轉,不是沒有風,而是把頭側了過去。”在金風科技風電場的所在地,村民從不諱言身邊的棄風現象。
記者在甘肅酒泉地區的瓜州天潤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簡稱“瓜州天潤”)進行實地調查。金風科技通過轉讓該公司部分股權已經確認收益投資。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棄風現象比往年還要嚴重,1-7月份總的發電上網量同比減少12.58%。”
瓜州天潤并非孤例。記者所采訪的甘肅地區風電場業主大多數表示,“因為不斷有風電場投產,整個甘肅地區風電場總的上網電量在提高,但是單個風機利用小時數下降了,今年可能比去年虧得還要多。”
風電場幾乎不能憑一己之力扭虧。
據記者了解,從2009年8月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酒泉基地開工后,風電裝機爆發式增長,今年底酒泉千萬千瓦風電基地二期即將并網投運,屆時酒泉地區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與快速增長的風電裝機不匹配的是輸送能力,據當地政府介紹,甘肅地區發展滯后,用電量很小,消納本省的火電都成問題,更無法消納風電。而外送通道容量又不足,之前酒泉大部分風電通過2010年投產的750千伏武勝-河西-酒泉-敦煌工程送出,送出能力只有330萬千瓦,風電根本送不出去。
甘肅風電是“三北”風電的縮影。國家能源局上一任局長張國寶提出“風電三峽”,在風資源條件好的三北地區,建設了大量的風電場,但是遠離負荷中心,電網的消納能力有限,限電棄風現象嚴重,風電場的效益普遍不佳。
雖然國家能源局一再重申風電利用小時數低的地區不再上馬新的風電項目,但是記者日前遍訪三北地區,得知這些地區由政府審批的風電裝機規模仍然在不斷擴大。業內人士判斷,今后幾年風電場的盈利能力將越來越差。
“開發銷售”模式風險
頂著虧損的壓力投資風電場是一個怪象。
甘肅當地一位政府官員表示,“有些業主因為建設風電場資金鏈斷裂,被迫中途將風電場轉讓。投資風電場必須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得虧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