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作方案的部署,未來的風電制造產業信息監測與評價體系,將有以國家能源局為首的指導委員會、中國風能協會牽頭的技術工作組和數據傳輸和報送單位三部分組成。采用實時監測和定期填報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建立以可靠性數據庫為基礎的風電設備信息監測與評價體系。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到會并發表講話。他指出,目前我國有多家風電設備制造企業躋身世界前列,設備質量也更加穩定,但并不代表我們可以高枕無憂,設備的可靠性問題仍然是我國風電發展中的一個薄軟環節。史立山強調:“風電設備是風電建設的核心,也是風電技術進步的關鍵,對現有風電設備的狀況進行監測,及時發現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對促進風電技術進步,提高風電的市場競爭力,保證風電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我們建立這樣一個監測體系,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告訴大家,哪個是好的,哪個是差的,讓大家選擇的時候能有標準。的設備制造企業一定要有長遠的打算,扎扎實實抓細節,提高質量,加強管理,樹立良好的產品品牌,靠產品的質量和服務去占領市場、開拓市場和保護市場。”
國家風電產業信息監測和評價體系建設的意義和工作思路:
目前,風電已經成為我國第三大主力電源,并且每年仍在以1500萬千瓦左右的裝機規模迅速增長,到2015年,風電在電力系統中的占比將達到5%,行業的發展呼喚國家層面的產業監測和評價體系的建立。國家能源局于2013 年5 月23 日發布《關于加強風電產業監測和評價體系建設的通知》(國能新能〔2013〕201 號),就加強全國風電產業信息監測和評價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通過建立這一系統,希望能夠起到這樣幾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收集更多科學和及時的數據信息,為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行業政策提供基礎支撐;二是通過對風電產業的關鍵數據進行監測和評價,并適時向社會公布,可以提高行業信息透明度,為企業發展創造一個公平、公正、透明和競爭的市場環境,以市場推動產品質量的提高,推動產能的優勝劣汰,最終實現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三是督促行業企業建立產業監測和評價體系,促進其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通過長期的數據積累,建立優質的風電市場公共服務體系,不僅可以為風電企業改進產品質量、提高運行維護能力提供數據支持,還能有效引導企業投資行為,從而增強我國風電產業的綜合競爭力。
國際上風電發展較好的歐洲國家,例如丹麥、德國、瑞典等都通過建立國家層面的風電產業監測和評價體系促進了行業健康發展。目前,我國有多個機構在開展風電產業相關的數據收集和發布工作。然而,由于沒有納入統一的框架進行管理,數據多頭采集、完整性差,已經出現數據不統一,數據有效性大打折扣,無法服務于政府和企業科學決策,非常有必要建立國家層面的風電產業監測和評價體系,以保證產業信息和數據的真實性和權威性。
考慮到目前的工作基礎和行業整體水平,國家能源局初步提出了構建風電產業監測和評價體系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