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前“十二五”期間重點支持的發展領域,儲能技術已成為決定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具有明顯的不連續、不穩定和不可控的非穩態特征,大規模并網將對電網的安全、可靠、高效運行帶來嚴重風險與挑戰。
因此,如何實現新能源的大規模接入和提高其發電效率已經成為能源領域的焦點問題。而儲能技術便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當前全球技術競爭的新焦點。
在中國,可再生能源剛剛興起的2000年,很少有人能預見到今后大規模儲能技術的重要性。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簡稱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張華民和他的研究團隊,卻憑著敏銳的科學和市場洞察力早早地開始了大規模電化學儲能技術研究。
目前,該團隊已經研制出全球最大規模的5MW/10MWh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并且全面投入運行,而全釩液流電池又被稱為儲能領域的一匹“黑馬”。張華民對《中國科學報》記者指出,近年來大連化物所推廣的深化產學研合作模式,為全釩液流電池研發和應用推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堅持液流電池研究
大規模高效儲能技術是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化利用的關鍵技術,也是建設智能電網、提高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兼容能力亟待解決的核心技術。
長期從事液流電池研究的張華民表示,通過對多種電化學儲能技術的分析和調研,最終選定了充放電循環壽命長,安全性高,應答速度快的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作為研究方向。
2005年,在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項目的支持下,大連化物所成功研制出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10kW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填補了國內液流電池儲能系統技術的空白,邁出了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應用的第一步。
但是,全球范圍內的全釩液流電池研究并非一路坦途。
2005年,國際液流電池領軍企業—日本住友電工公司中止了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研究開發;2008年,全球液流電池界著名的加拿大VRB Power System 公司也宣布破產。
在此嚴峻形勢之下,大連化物所的研究人員仍然堅信自己的科學判斷與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始終引領著全球全釩液流電池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應用。
同時,大連化物所還積極從產業化技術平臺發展角度出發,選擇優秀的戰略合作伙伴進行合作。2006年,大連化物所與國際四大高純釩化學品生產商之一的博融(大連)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博融公司)合作成立“液流儲能電池聯合實驗室”。
張華民說:“此次合作不僅是全釩液流電池技術產學研合作及工程轉化的開始,也是釩產業鏈向市場前景廣闊的新能源市場延伸的開端。通過我們雙方在技術和市場方面的優勢互補,全釩液流電池技術發展迅速。”
產學研結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