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溫、高腐蝕的環境中,風電機的輪轂、底座能保持20年正常使用,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吉鑫風能制造的尖端海上風電機組產品牢牢占據了美國通用電氣、德國西門子、日本三菱、韓國三星等國際知名企業的訂單名錄。在這一業績背后,是吉鑫風能通過科技領先帶來的強大研發實力。昨天上午,記者就來到吉鑫風能工程技術中心感受科研的力量。
像給人體檢一樣研發產品
一走進吉鑫風能的工程技術中心,各種高端科研設備讓記者大開眼界。記者來到掃描電鏡室,科研人員把一小塊樣品放在掃描電鏡下,經過一番操作,在電腦屏幕里出現了一張類似于微分子結構的圖像,“我們正在測試7兆瓦海上風機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指標,這臺儀器可以把樣品放大10萬倍,”吉鑫風能高級工程師王玉臣告訴記者,“你在電腦上看到的是鑄件的內部結構,我們可以判斷產品在鑄造過程中是否有工藝缺陷。”
“產品的研發其實和人去醫院體檢是一個道理”。王玉臣用這樣一個比喻向記者解釋這看似枯燥難懂的過程。吉鑫風能的產品以鐵為原材料,而各類微量元素的含量、比例都將對產品的最終性能起著重要的作用。科研人員正是要在不斷地實驗摸索中,找到一個合適配比,讓最終的產品能在惡劣環境中依然保持“身體健康”。
每年研發投入近5000萬元
目前,吉鑫風能生產的最大單體零部件已經有6米高、100多噸重。不過,在記者看來,企業在科技創新的過程中卻依然細致入微。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最終還是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即使是在前兩年的行業低迷期,公司依然保持每年研發投入超過5000萬元的力度。目前,吉鑫風能成功掌握了大型風電關鍵部件的生產制造工藝,獲得了1項美國發明專利、7項中國發明專利,今年還參與了“低溫鐵素體球墨鑄鐵”、“高純生鐵”等3項國家標準的制訂。新品開發的成功率以及材質試驗的合格率不斷提高,滿足了大功率產品和國外客戶高標準的產品技術要求,為企業走向風電國際高端市場的藍海提供了強大的競爭力。企業呈現產銷兩旺的良好態勢,今年銷售收入有望突破15億元,明年的生產訂單也已全部排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