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風電作為綠色能源,其環保節能的好處已經深入人心。加上國家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政策的推動,因此各地風電建設熱情高漲。但是,受電價、上網、成本等因素制約,不少風電企業經濟效益并不樂觀,多數企業勉強維持,有些企業入不敷出,越發電越賠錢。個別地方甚至出現寧可讓風車停轉的情況。
最近,記者到中國國電集團所屬的江蘇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采訪,卻發現這里的風電企業能夠實現盈利。
江蘇龍源風電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包括如東環港、東凌和凌洋三個風電場,共有1.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100臺,總容量15萬千瓦,年發電量約3.3億千瓦時,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兆瓦級特許權風電場。該電廠不僅創造了裝機水平和建設速度多個“全國第一”,而且2008年實現盈利4000多萬元。
據國電集團朱總介紹,在國電的風電企業中,江蘇龍源風場盈利并非個案,而且效益只是居于中游。國電集團是國內五大發電集團中風電規模最大的企業,去年集團風電企業共實現利潤逾5億元,預計今年將達10億元。
在全國風電行業經濟效益并不理想的情況下,國電集團風電為何能做到盈利呢?
①規模和多發電帶來效益
規模往往與經濟效益成正比。國電集團黨組書記喬保平認為,規?;菄娂瘓F風電盈利的重要原因。
目前,國電集團在內蒙古、新疆、甘肅、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11個省自治區共投入運行47個風電場,安裝風電機組2838臺,風電裝機總容量已經接近300萬千瓦,規模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五位。2008年國電集團風電發電量達到40.6億千瓦時,大致可滿足一個1000萬人口大城市一年的居民用電。
除了規模,機組的發電小時也是影響效益的重要原因。國電集團的風機年發電利用小時普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比如江蘇如東風電場,風機的年發電利用小時達到2200多小時,不僅超出設計標準,而且比同地區其它風電企業的利用小時高出200小時。
由于設備的利用率高,國電集團風電裝機容量只占全國風電裝機的1/4,而發電量卻占了全國的1/3。同樣的機組,發電量多自然效益就好。
②專業化帶來多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