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超日債”的違約不僅令多家公司叫停了原定于近期實施的短融或中票發行計劃,還使得那些曾經對債券市場剛性兌付信心滿滿的投資者,開始更為謹慎地審視債券發行主體的資信及經營狀況,即兌付能力。
而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華銳風電映入了人們眼簾。其不僅與“11超日債”的發行方*ST超日一樣,來自于剛剛經歷了寒冬的新能源行業,且該公司于2011年12月27日(起息日)發行的總規模達28億元的兩只債券——“11華銳01”、“11華銳02”,正面臨著因華銳風電將于2013年續虧,而暫停上市的風險。
根據日前公司發布的業績預虧公告,
華銳風電預計自身將繼2012年虧損5.8億元后,于2013年再度虧損30億元。由此,依照相關規定,待年報正式披露后,伴隨華銳風電的“披星戴帽”,“11華銳01”、“11華銳02”的暫停交易也將被提上日程。
不過,需要著重提及的是,與*ST超日明確“‘11超日債’無法按期付息構成違約”有明顯不同,目前人們就“11華銳01”、“11華銳02”的擔憂,還只局限于對公司是否具有足夠償付能力的猜測上。
而從積極的一面來看,記者多渠道從華銳風電內部了解到,公司目前在業務開拓、項目競標、生產管理等方面已感受到行業回暖,其正寄望于借此東風,實現業績的大幅改善。
信用風險及流動性風險
或許是基于上述對公司償付能力的擔憂,3月10日,“11華銳01”、“11華銳02”分別下挫1.29%、0.73%,報收于86.52元/手、79.07元/手。
公開資料顯示,華銳風電發行的“11華銳01”規模達到26億元,“11華銳02”規模則為2億元。但其中,“11華銳01”是以“3+2”形式(即5年期債券,在第3年可以回售)發行,“11華銳02”則為5年期,將于2016年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