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貴州省能源局提供的一組最新數據:根據國家能源局、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2013年第三季度全國風電建設統計成果顯示,截止2013年第三季度末,貴州省風電并網裝機75.66萬千瓦,列全國第15位,同比上升1位;2013年1-3季度上網電量9.22億千瓦時,列全國第17位,同比上升2位。
“驅動”以上數據的,是貴州僅用兩年時間創造的中國高原風場“加速度”。
在全國的風能資源版圖上,包括貴州、四川、甘南、陜西、湘西、嶺南在內的地區被劃分為四類資源區,年平均風速僅在2米/秒,而在風力資源比較好的內蒙古和甘肅北部的一類和二類資源區,年平均風速則在4米/秒以上。
“貴州歷來以惡劣的氣候條件和崎嶇的地形著稱。一度被認為是一個無‘風’的省份。2011年以前,貴州的
風電裝機容量還是‘零’,在全國各省區風電產值排名中一直墊底。經過兩年多的時間,貴州從倒數第一迅速攀升至第15名,確實是大跨步式地發展。”貴州省能源局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處處長卓軍告訴本刊記者。
卓軍負責的這個部門成立于2010年,而這一年被業界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貴州風電元年”。
“貴州屬于高原低風速地帶,而之前中國的風電開發技術主要都只針對平原高風速地帶,直到高原低風速開發技術逐漸‘破冰’,且貴州的能源結構調整勢在必行,貴州風電開發規劃才被正式提上日程。”卓軍說,2011年,貴州省氣象局負責完成的《貴州風能資源詳查和評估報告》和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貴陽勘測設計院負責完成的《貴州省風能資源開發規劃》相繼通過有關部門驗收后,終于摸清了貴州風電的大概“家底”,也為貴州風電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數據及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