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
實際上,對保定而言,實現《方案》確定的既有目標已非易事。
對此,馬譽峰坦承,盡管保定從2008年就開始探索低碳發展,但在推進低碳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爭議,包括不少領導干部:認為保定還只是試點,還沒發展為真正的低碳城市。
“保定不是發達城市,經濟總量在全省11個地級市排第五位。我們還有9個國家級和省級的貧困縣。盡管如此,保定市委市政府的領導都認為低碳發展是大勢所趨,不是權宜之計,要堅定不移地走低碳發展之路。”馬譽峰解釋。
何建坤分析,保定實現低碳發展的核心在于低碳產業。“雖然保定還處于一個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階段,但我們現在不能和發達國家相比,也不能討論保定是不是低碳發展的階段,因為是保定和京津冀的環境容量已經不允許保定高碳發展了。”
“我們必須在這樣一個城市本身和城市所在區域的總體環境容量都受到制約的背景下,去討論和涉及保定的低碳發展問題,保定低碳發展的挑戰在于如何將既要低碳也要發展的兩難變成雙贏。”何建坤分析。
為此,《方案》將發展低碳產業作為重中之重。根據保定市政府的規劃,保定將圍繞新能源和能源設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及新材料等具有保定特色和優勢的三大先進制造業,打造新能源和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即保定˙中國電谷)、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即華北輕型汽車城)和電子信息及新材料基地建設,不斷提高先進制造業在保定工業中的比重,提升制造業的產業層次和水平
《方案》提出,將重點推進英利集團、國電聯合動力、長城集團、長安集團、航天科技集團等企業的重點項目建設。到2015年,三大先進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38%左右;到2020年,三大先進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43%左右。
其中,保定在新能源產業領域的產業鏈已經相對完善,形成了光電、風電、節電、儲電、輸變電和電力自動化六大產業體系。“2013年風電和光電總裝機容量達到931兆瓦,2020年達到2000兆瓦以上。”馬譽峰介紹。
“2013年,我們做了太行山前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太行山山脈在保定有300多公里,沿山區有8個縣,每個縣有100萬畝的山地適合做光伏發電。”馬譽峰介紹,“從淶水到阜平到曲陽的太行山上都做了光伏發電的示范區,非常壯觀。三峽集團在曲陽投資的光伏電站已經發電了,前景看好。”
同時,保定也是交通部的低碳交通試點城市。“保定市政府和中石油公司合作,把所有的1100輛燒柴油和汽油的公交車和長途客車以及99%的出租車,全部改用天然氣。同時市區主要路口的信號燈全部完成太陽能改造。”馬譽峰介紹。
此外,保定也將重點控制燃煤,以減少霧霾。“保定的集中供熱率是比較低的,可能在全省都是最低的,只有30%左右。因此,我們從2013年開始將逐步提高集中供熱率的比例,并加快煤改氣進程。”馬譽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