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困擾買賣雙方的難題,因為第三方的介入,終于讓人看到整體破解的可能——
近日,受龍源(北京)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委托,鑒衡認證中心針對龍源福清高山風電場二期項目機組出質保驗收的檢查已近尾聲。這是實踐中的關鍵一步,盡管龍源該項目本身并不存在出質保的爭議,但為了行業的發展,為了使一直困擾買賣雙方的風電機組出質保期驗收難題得到整體破解的可能,龍源主動協助第三方機構開展驗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對此,有業內人士評價道:“由第三方機構對我國風電機組進行出質保驗收的實踐案例,其價值不僅體現在它對解決機組‘出質保難’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的樣板性,更在于它會為未來機組買賣契約的形成以及為風電場工程建設注入更多健康的基因。”
需求
來自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國并網運行的風電機組已達6.2萬臺,其中2012年以前安裝的機組約4.6萬臺。按照以往市場上機組供應合同的約定,應有74%左右的機組已出或接近質保期,而實際情況卻是,3.4萬臺機組中的大多數還沒有進行質保期驗收,涉及質保金數額超過200億元。換句話說,因為機組質保期的延遲,制造商有200億元的資金沒有能夠收回。
如果把這個數據具體到個體的制造企業,就能看到它對制造企業有多大的殺傷力。據國內一家知名制造企業提供的數據顯示,這家企業“2012年之前的質保金占款超過20億元,是其2013年全年利潤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