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份額大幅下滑
2013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扭轉了同比增速連續兩年為負的頹勢,增至24%,并網發電量提升使得棄風率同比下降6個百分點。在風電行業整體回暖的情況下,金風科技、湘電風能、泰勝風能(12.320, -0.82, -6.24%)等公司業績開始明顯攀升。
但是,中債資信研報稱,風電行業的復蘇并不意味著所有風電企業都熬過了困境,行業深度調整下,各風電整機廠商競爭力出現顯著分化。
中國風能協會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風電裝機前10名機組制造商排名出現顯著分化,金風科技以375.03萬千瓦的新增裝機容量、22.30%的市場份額居國內風電設備市場份額前列,而份額下降最快的當屬華銳風電,其從2012年的9.30%猛降至2013年的5.60%,排名則從第三落至第七位。同時,之前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異軍突起,如遠景能源、重慶海裝等公司的市場份額迅速上升。
據記者了解,在市場份額大幅下降的同時,麻煩不斷的華銳風電,遭遇上下游企業的“拋棄”。
“我覺得目前華銳風電的一些供貨商也不一定敢給他供貨。即使說他想讓你賣給他,但是你敢賣嗎?”此前一位關注新能源的投資機構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華銳風電的資金壓力和高存貨,讓上游供貨商望而生畏。
一位此前和華銳風電有過合作的銷售人員向記者確認,在“圈內”的確存在這樣的問題,該銷售人員為一家主營風機葉片的零部件供應商。不過,另一家風機葉片銷售人員表示,目前依舊和華銳、金風等風機制造商保持合作,且目前風電市場回暖,能感覺到下游的采購積極性也有所好轉。
從華銳風電“叛逃”的不僅僅有其上游供貨商,據記者了解,華銳風電下游訂單量大幅減少的背后亦出現客戶“出逃”的身影。
一位大型電力集團旗下新能源子公司負責人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用過華銳的風機,但是之后感覺“有點問題,維護也跟不上”。
雖然目前難以完全了解供應商和華銳風電的合作狀況,但可以確認的是,華銳風電幾乎是近年牽涉訴訟案件最多的風機制造商,且其訴訟多跟上游供應商有關。其2013年報顯示,2012年以來華銳風電就先后和大慶凱明風電塔筒制造有限公司、江蘇金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航惠騰風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發生訴訟,訴訟涉及的原因有要求履行合同支付貨款、要求支付工程款、要求支付質保金等幾種。
華銳風電最近收到的一次起訴狀是在4月24日,河北保定市的中航惠騰風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起訴華銳風電,要求其支付43022099元質保金及同期銀行貸款利息。中航惠騰為上市公司中航重機(11.50, -0.01, -0.09%)下屬控股子公司,主營風力發電機組風輪葉片等相關業務。
華銳風電在財報中坦言,2013年受前述多種不利因素影響,公司新增訂單數量較往年大幅下降。報告期內,公司新增訂單303MW(兆瓦),其中國際市場新增訂單30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