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大不了我們不批項目了
“時間已經過去了五分之三,氮氧化物減排我們只完成了一半的任務。”繆學剛表達了工作的巨大壓力,由于“十二五”第一年安徽氮氧化物排放不降反升,第二年也只實現了零增長,去年才開始削減掉一部分,氮氧化物成為安徽四項減排指標完成情況最差的一個。 記者得到的資料顯示,與2010年相比,去年安徽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了7.2%、7.7%、6.8%和5%,分別完成“十二五”減排總任務的100%、78%、111%和51%。
“形勢越來越嚴峻,環保部已經給我們重新下達了指標,氮氧化物今年底要完成‘十二五’的目標,比原計劃提前一年,也就是說我們今年一年的任務相當于過去的三年的任務總和。”繆學剛說。
過于依賴化石能源的能源利用結構是安徽減排壓力的重要原因,雖然去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已經達到400萬千瓦,發電量增長了69%,但是在能源消費的比重仍然只有4%。
“能源結構上各省資源稟賦情況不同,比如云貴川水電規模很大,我們沒有,沿海地區有核電,我們沒有,這兩個在非化石能源中占主要地位,我們都沒有,我們只有小規模的風電和光伏發電,現在也建了幾個,運行還不錯,但是占的比例還是很小。生物質發電的成本又太高,所以安徽發展非化石能源很難。”安徽省人大副主任、原發展改革委主任沈衛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最簡單的是項目不批了,我們完全按照國家政策定。”余群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