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變化
在過去,西部資源省份都以無法將能源轉化項目留在當地而苦惱,在這個領域,央地矛盾是長期存在的客觀問題,而對于地方政府著力扶持的民營企業、地方國企,又往往缺乏上馬這類資金密集型項目的實力。
去年陜西省出臺的一份文件上,就曾提出支持榆林通過“以資源換項目”的方式招商引資,培育壯大接續產業規模——這顯示了這些省份推動資源就地轉化的決心和迫切,但同時也是對他們所處困境的一種寫照。
但如今,新的信號已經發生,新的格局正在調整,嗅覺敏銳的市場資金開始覺察到環境的變化,這些省份有望擺脫過去的尷尬局面。
4月底,陜西省政府在榆林召開座談會時再次強調說,“要堅持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不動搖”,而在座談會期間,榆林集中開工了總投資700多億元的16個重點項目。
他們希望通過各種能源化工項目的投資,使榆林逐漸擺脫低層次的資源采掘產業,使產業結構“從煤油氣向化工、發電和載能工業轉化”。在座談會上,陜西省省長婁勤儉說,“要認清形勢、振奮精神,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全力推進陜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設”。
本報獲悉,知名民營企業中國泛海正計劃在陜北榆林投下逾百億資金,建設靖邊縣紅墩界煤礦和配套的坑口電站等資源轉化項目,在過去,民營企業對陜北地區的投資通常以煤礦初級采掘為主,對配套的能源就地轉化項目進行巨量投資,這在以往并不多見。
根據2009年由陜西省地礦局西安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出具的《陜西省靖邊縣紅墩界勘探區煤炭普查報告》結果顯示,陜西省靖邊縣紅墩界地區推斷的加預測的煤炭資源量為199271萬噸,其中推斷的資源量81711萬噸,預測的資源量117560萬噸。
《盡職調查報告》顯示,規劃中的井田中,紅墩界井田內3、4號煤層全區可采,5號煤層大部可采,是該礦區中煤層厚度最大,資源最豐富的礦井。設計生產能力800萬噸/年,裝備兩個綜采工作面,礦井服務年限124.5年,符合國家集約化、大型化的資源整合趨勢。
在這之前,泛海旗下的能源項目主要有內蒙古自治區包頭的煤化工項目、與聯想合作的山東棗莊項目。
靖邊縣,是此前“三縱三橫”特高壓骨干網規劃中,“三橫”中靖邊—連云港線的起點。“三縱三橫”特高壓骨干網有兩條以陜北為起點。
相比于眼下經濟下行的困境,當地政府其實更在意這些地區資源稟賦所帶來的長期愿景,他們愿意相信所面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他們要做的是度過眼前的難關—陜西省省委書記趙正永此前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就特意提到,“我們現在考慮榆林,不是從5年、10年來考慮,而是從100年的角度,來考慮榆林這樣一個能源重化工城市的發展。”
陜西省政府參事、陜西社科院區域發展咨詢中心主任張寶通說,“包括陜北在內的陜甘寧地區,煤炭、石油、天然氣能源資源非常豐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國家在西部布局了四大基地,包括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依靠資源優勢,陜甘寧剛好落實前兩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