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3日,自治區經信委與盟行署共同主辦的加快推進寶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現場會在太仆寺旗舉行,為更好地對外宣傳、加大園區的影響力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來自深圳愛能森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助理陳勝輝告訴記者:“我們公司來太仆寺旗投資興業,一方面是看中這里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另一方面就是這里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服務。”
太仆寺旗副旗長王延功表示:“寶昌高新技術產業園的不斷發展壯大將有利于優化全盟園區布局和產業結構,有利于資源匱乏地區跨越式發展,有利于搭載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為錫林郭勒盟高新技術打造投資洼地,建設錫林郭勒亮麗南大門做出積極貢獻。”
提升層次開辟綠色循環產業廣闊前景
在轉型升級日益緊迫的今天,如何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如何才能使優勢資源轉化為永遠美麗的碧水藍天、永不懈怠的發展后勁?如何全面貫徹落實好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提出的打造北疆亮麗風景線的總要求,在經濟騰飛的“高地”上實現新一輪的跨越?一系列問題考量著我盟建設者們的膽識和魄力,規劃與實踐。
面對周邊地區競相發展的格局,我盟從傾力發展綠色循環工業上實施重點突破,走牧區新型工業化之路,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快速推進項目建設。2013年,非煤產業成為拉動全盟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增速達到17%,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2個百分點。內蒙古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華潤電力內蒙古分公司、中材科技(錫林郭勒)風電葉片有限公司、錫林浩特晨飛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等規模大、實力雄厚的公司紛紛入駐我盟,為我盟新型工業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立足工業經濟起步晚、無污染的后發優勢和煤、有色金屬等礦產富集的資源優勢,我盟始終以節能減排為抓手,著力構建生態型產業體系。促進資源深度加工轉化,優勢特色產業由原料輸出型向轉化增值型轉變、由低端向高端演進,形成煤、有色金屬、新材料和裝備制造等產業多元發展的新格局,不斷培育新的、強有力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隨著我盟電源基地建設項目的不斷推進,不但成為拉動我盟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促進資源轉化的有力抓手。
以裝備制造業為例,目前我盟具備了生產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和風電葉片的生產能力,年可生產2MW發電機組250臺、1.5MW風電葉片500套和2.0MW風電葉片250套。2012年,我盟裝備制造業5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12.1億元,比2010年增長163%。2013年,以海裝風機總裝為龍頭,大安晨飛為配套的完整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鏈條已初步形成,風機產能達到500套年。
在海裝內蒙古公司的生產車間內,記者看到工人們忙碌地操作著機器、組裝著設備,總經理黃成友信心滿滿地說:“今年我們的訂單數明顯增加,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地趕進度。我相信,隨著錫盟兩條特高壓外送項目的不斷推進,給我們海裝風電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下一步我們將把握特高壓建設的好機遇,制定多項措施,為海裝的可持續發展和錫盟風電大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乘風破浪正當時,跨越發展勇爭先。我盟的新型工業強勢崛起,助推產業結構調整邁出了新步伐,為實現地區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障,推動著綠色錫林郭勒沿著富民強盟的目標一路高歌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