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發改委副主任陳天奇表示,在酒泉,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的發展超過了電網的發展,目前棄風和棄光現象非常嚴重。
29日舉行的2014中國(北京)國際能源峰會上,酒泉市發改委副主任陳天奇表示,在酒泉,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的發展超過了電網的發展,目前棄風和棄光現象非常嚴重。(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目前,酒泉經過幾年的發展,今年年底風電可以做到一千萬千瓦以上,光伏發電三百萬千瓦以上。但是,隨著風電裝機的大規模上馬,“風電并網難”、“大量風電機組空轉”等問題開始頻繁出新。
根據酒泉市的規劃,到“十二五”末期,全市風電總裝機規模將達到2000萬千瓦,占全國風電規劃總裝機1億千瓦的20%。但是,由于當地電網接納能力不足、風電場建設工期不匹配和風電不穩定等原因,部分風電場的風機無奈暫停。
“出現‘棄風’現象,主要是當地經濟條件有限,像酒泉本身沒有太多用電量,當地沒法消納,但是當地的電網建設跟不上,導致外輸通道不暢。”行業人士說。
以酒泉風電基地為例,一期規模為516萬千瓦,發改委2009年4月核準了380萬千瓦,但是電網750千伏的輸配電工程需要新建變電站840萬千伏安以及 大量線路,總投資85億元,是到了第二年才被正式核準。“風電項目建設周期短,通常首臺機組建設周期僅6個月,全部建成需一年左右,但是,電網工程建設周期長,輸電線路需要跨越很多市縣,750千伏輸電工程合理工期需要2年左右。”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舒印彪曾在一次國家電網風電工作座談會上如是稱。
實際上,棄風現象并不是酒泉的孤例。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632萬千瓦,累計并網容量8277萬千瓦,同比增長23%;風電上網電量76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8%;全國風電棄風電量7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5.8億千瓦時;全國平均棄風率8.5%,同比下降5.14個百分點。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注意到,2012年可謂是“棄風”現象最為嚴重的一年,此后在國家政策扶持下,“棄風”問題開始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去年平均“棄風”電量11%,比 2012年降低了6個百分點,但是,吉林、甘肅、內蒙古、河北等省區的棄風率仍顯過高,像吉林的棄風率甚至達到了22%。
針對酒泉嚴重的棄風現狀,陳天奇建議,要把超高壓電網建設納入到西部建設[0.72% 資金 研報]的重要環節。
在前述行業人士看來,消納正是解決棄風現象的一種方式,通過提高風電的使用率,可以解決眼下一部分棄風問題,“未來隨著海上風電、分散式風電的增長以及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棄風現象將逐步得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