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大會現場。(張楠君/攝)
10月16日,由《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共同聯合中國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主辦的“2014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大會暨中國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簽約儀式在京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社長張建星,國家能源委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總裁、中國能源報社社長李慶文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本屆峰會共吸引了來自政府、行業、企業近百余人參加,并就新能源發展問題進行了探討與交流。
“2014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活動是《中國能源報》與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共同推出針對新能源行業權威研究評價的大型公益活動。該活動自2011年始,已經成功舉辦三屆?;顒幽康脑谟跒樾履茉葱袠I發展提供一個標桿,同時積累一些有益的數據資源,將“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這一品牌打造成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并通過對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的分析,明確全球新能源的市場格局,促進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尤其是促進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榜單呈五大新特點
2013年,新能源領域的貿易爭端有所緩和,新興市場國家對新能源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加碼,歐洲地區的產業政策出現調整,產業的發展在不同的地區呈現漲跌不一的現象。
受此影響,2014 “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的榜單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呈現出五大新特點:
推薦一、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的國家分布基本保持穩定。2014年 “500強”上榜企業分別來自3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企業數量排名前十的國家依次為中國、美國、德國、日本、韓國、西班牙、法國、巴西、芬蘭、澳大利亞,與2013年情況相同。
推薦二、歐洲企業數量減少,北美、亞洲企業數量增加。與2013年相比,2014“500強”企業分布地區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仍以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為主。其中,亞洲入圍的企業數的大幅增加與歐洲入圍企業數的大幅減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成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推薦三、中國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該名單含中國企業163家,比去年增加16家;內地企業140家,中國臺灣企業16家,中國香港企業有7家。無論從總營業收入規模,還是單體企業規模,雖然中國仍大幅低于美國,但是差距正逐步減小,競爭力也在逐漸增強。
推薦四、新興市場國家的“500強”企業總營業收入呈現上升的趨勢。從上榜企業規模來看,發達國家上榜企業營業總收入減少650億元;新興市場國家上榜企業總收入增加了601億元,表明新興市場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正逐步減小。
推薦五、儲能企業快速增加。報告顯示,以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為主的企業減少11家,以儲能電池為主企業,數量比2013年的41家增加了11家,達到52家。
發布會新亮點頻現
與往屆峰會相比,此次峰會亮點頻現。2013年光伏行業整體轉暖,各方資金的紛紛涌入為光伏行業注入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美國SunEdison公司和中建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在會議期間簽署合作協議,成立了立足光伏電站開發投資的“中國新能源產業基金”成為此次峰會的最大亮點。
推薦該“中國新能源產業基金”也意在構建一個整合光伏電站產業鏈終端優質資產、提供集股權投資、融資服務、資產結構籌劃、資本運作于一體的全金融服務平臺。首期簽約基金約3億美元,85%以上金額計劃專注于投資收購光伏發電資產,15%以內金額用于布局支持發電資產相關上游和下游技術類企業股權投資。
“中國特色光伏電站”的發布是該峰會的另一大亮點。在本次峰會期間,首次獨家推出國內“特色光伏電站”獎項。這一評選始自4月初,《中國能源報》推出了國內特色光伏電站系列報道,通過專家組評選與推薦,有五家“特色光伏電站”企業入選,這些企業入選的電站均呈現之“最”的特點,包括規模、形勢、技術、融資等各種不同形式,以此表彰這些持續在光伏電站應用領域深耕的光伏企業。

圖為分會場——“當光伏電站遇到產業基金”閉門會議現場。(張楠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