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企業重心東移
與2013 “500強”相比,2014“500強”企業分布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主要分布在3大洲(見圖2):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其中,亞洲共有245家企業入圍榜單,比2013年的230家增加15家,占49%,依舊位居首位;歐洲共有141家企業入圍榜單,比2013年的155家減少14家,占28.2%,位居第二;北美洲共有81家企業入圍榜單,比2013年的79家增加2家,占16.2%,位居第三;大洋洲和南美洲各有16家企業進入榜單;剩余的1家企業則來自非洲。
亞洲入圍的企業數的大幅增加與歐洲入圍企業數的大幅減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反映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國際趨勢。2013年,隨著歐美“雙反”事件的解決以及中國等亞洲國家促進光伏電站等終端產業發展政策措施的連續出臺,大量的資金開始涌入光伏電站、儲能等終端產業,中國等亞洲國家的光伏制造企業終于擺脫了2011年以來的陰霾,開始復蘇;而終端企業則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機會,整個產業呈現出一片復蘇向好的局面。與此同時,由于新能源發電成本的快速下降、“負”電價等因素的影響,歐洲特別是西班牙、德國等國家開始重新審視并調整各自的新能源產業特別是光伏產業政策,這極大的影響了企業投資光伏電站的積極性,德國等國的新增光伏裝機容量持續減少,這對本就不具備足夠競爭力的歐洲光伏等制造企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企業破產、重組及被并購等現象此起彼伏,很多知名企業不得不退出光伏產業如Bosch Solar等。
與上述現象相一致的是入選企業總營業收入規模的變化。2014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亞洲入選企業的總營收額為9219億元,占“500強”總營收額的33%(見圖3),比2013年的8643億元(占30.5%)增加了576億元;而2014歐洲入選企業的總營收額為1015億元,占“500強”總營收額的36%,比2013年的1037億元(占36.7%)減少了22億元。
由此可見,受宏觀經濟政策變化的影響,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心正逐步的東移,逐步由歐洲向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占主導的地區轉移;“500強”榜單的變化也鮮明的反映了這一變化趨勢。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