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2014-11-04 來源: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資訊頻道 瀏覽數:1357
風電場不可用時間的管理,是規范風電場運維管理、提高人員專業化素質、加強設備管理,適應風電企業健康發展的需要,又是當前不斷提升各級員工專業化管理水平的需要,是風電場內務管理創新的需要。
風電場不可用時間管理概念
不可用的概念:從字面理解,不可用就是風機不能執行預定功能,不能發電,不論他處于什么狀 態,都認為是不可用。風機不可 用,包括計劃停運和非計劃停運兩 種狀態;風電場不可用,包括風機 計劃停運、非計劃停運和場內原因機組受累停運備用狀態。
風電場不可用時間管理:就是引入時間概念,圍繞如何減少風電場不可用時間,強化設備管控措施,體現管理的先進性。
風電場的特點
風電場地理環境的特點:一般處在高山,灘涂、海島、戈壁灘、草原等自然條件相對比較惡劣的情況下,風電場容易受到強熱帶氣旋、洪水,冰凍、雷電、腐蝕等自然災害的影響,運行條件都比較惡劣。
風機的特點:風機的布置點多面廣、機組數量多、品牌多。
輸變電設備的特點:場內輸變電線路距離長、故障點多。
風電場不可用時間管理的現狀
風電場不可用時間管理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只停留在執行風機制造商給出的可用率定義階段(認為風機例行維護是可用的)
(2)對制造商可用率定義進行了修正,認為風機例行維護應是不可用的;
(3)開始進行風機不可用時間管理,以求減少風機計劃停運和非計劃停運時間,提高風機可用時間;
(4)推行風電場不可用時間管理,從風機擴大到場內輸變電設備,使風電場的管理更加全面;
(5)加強風電場不可用時間專項考核,實現了風電場不可用時間自動統計;
(6)細化了風電場不可用時間考核,一方面考核年度計劃分解執行情況,確保年度計劃的完成;一方面建立合理的標桿值,確保不可用時間的先進性。
風電場不可用時間管理的意義
(1)不僅有利于提高風機的可用率,而且加強了輸變電設備的可靠性,保證風電場應發能發,這就要求發電設備“該修必修、修必修好”,保持風場的可用狀態。
(2)改變了一味追求可用率數值的單一方式,追求不可用時間的科學合理管理,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追求風電場效益的最大化。
(3)力馬強不可用時間的考核,提升了風電場管理水平。
(4)對企業員工來講,提高了運行維護技能水平,增強了認真、細致的干好本質工作的信心,培養了善于發現問題,并安全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5)提倡了風電場的安全經濟運行,對提高設備產能率和供電可靠性,降低各種損失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6)發電量管理更多是發電能力的管理,不可用時間管理更多強調管理水平的提高。
風電場不可用時間管理的思路和重點
為提高管理效率,可在監控中心上建立數據統計平臺。
(1)充分利用集中監控功能,實現自動不可用時間自動統計,確保提高管理效率。
(2)嚴格可用、不可用狀態劃分,準確描述風機的真正狀態,設計好自動統計程序,規范風電場行為。
(3)對天氣、場外受累等異常情況,風電場可進行申訴,體現可比性、公平性。
不可用時間自動統計程序管理規則
風電場不可用時間的自動統計是通過機組自動報故障停機統計、機組檢修維護停機統計、及由于部分場內受累引起機組自動報故障停機實現的。
自動統計有賴于監控中心的可靠性。其中通訊中斷現象是影響監控中心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從監控中心通訊中斷情況來看,主要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通訊中斷:因場外網絡服務商造成的通訊中斷;
第二種通訊中斷:因風電場現場集中監控數據采集鏈路故障原因所造成的通訊中斷;
第三種通訊中斷:由于風電機組自身、場內受累、SCADA監控設備等非集中監控采集設備原因所造成的通訊中斷。
上述狀態處理
根據目前原則,第一、二種狀態按照風電場可用來處理,第三種狀態按照風電場不可用來處理。
當前統計的停機小時數包括:風電機組計劃停運、非計劃停運以及部分場內受累停運(引起風電機組自動報故障)。
其他部分場內受累停機若未引起機組自動報故障,則會反映為第三種通訊中斷。
統計風電場不可用小時數采取當前停機小時數加上第三種通訊中斷狀態時間進行統計。
小結
(1)除限電停機、場外受累停機和場外受累通訊中斷以外的所有機組停機和通訊中斷時間都記為不可用時間。
(2)正確區分風電場可用、不可用時間,能確保不可用時間管理健康發展,真正提升設備健康水平。
風電場不可用時間考核管理的思路和重點
風電場不可用時間考核,是指風電企業已投人生產且穩定運行的風電機組不可用時間及風電場內輸變電設備不可用時間的考核。
考核應遵循以下原則: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考核與獎勵相結合的原則;貢獻大小與獎勵水平相適應的原則;獎勵向一線生產管理及運行人員傾斜的原則。
考核管理指標的制定應科學、先進、合理。
年度各單位不可用時間的確定,應以年度計劃值為基礎,以上年度各單位風電場不可用時間實際水平做調整因素,確定各單位分配值。
考核的方式及意義
(1)加強不可用時間管理工作,梳理風電場管理體系,加強輸變電設備的管理,滿足風電場電量最大化的要求。
(2)不可用時間計劃值考核,能體現合理性,強調自己與自己比,確保完成年度計劃任務。
(3)執行不可用時間標桿值考核,能體現先進性,以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
(4)因風電場機型各異、地理環境、電網結構不盡相同,為考慮考核的合理性,應考慮各單位設備實際情況,測算后,進行機組不可用時間的適當修正。
正確區分可用、不可用,確保不可用時間管理健康發展
(1)風電場不可用時間從定義上講,指機組不可用時間和場內受累時間之和。風電場不可用小時數主要包含:風電機組計劃停運、非計劃停運以及部分場內受累停運(引起風電機組自動報故障)。
(2)以下情況為不可用:計劃停機(或引起的通訊中斷):全年、季、月檢修等定期維護;預防性試驗:日常巡檢;閘磨損檢修。
非計劃停機(或引起的通訊中斷):機組故障停機;水冷系統警告、液壓低、油壓低等導致的機組非計劃停機。
場內受累停機(或引起的通訊中斷):場內線路檢修;路由器、光纖盒、環路放大器故障:場內通訊不穩定;場內原因導致的全場停電;整改扭纜、安全鏈斷、環網原因引起(維護某一臺風機引起其它風機停機或通訊中斷)。
(3)以下情況如系統記為不可用,則可進行申述
天氣原因:冰凍、霜、雪、臺風等自然災害引起的停機。
場外原因造成的全場性停電、停機、通訊中斷:專線、互聯網光纖改造等問題;變電站改造維修等:調度限電;現場居民、農業等問題導致;監控中心系統所報記錄與現場實際情況不符。
大部分停機記錄(如風小停機、限電停機等)在恢復之前系統會默認為不可用,恢復之后系統再判斷該記錄是否可用,因此為減少工作量,現場可以先申訴恢復后仍為不可用的記錄。現場人員需要在該功能申訴且審核人員通過后,該記錄才會變成可用。
風電場不可用時間年度、月度計劃值的分配
(1)對各單位各月風機不可用時間根據各月機組可用系數推算得到,各月機組可用系數原則上以近三年平均值為基礎并參照上年實際值,對于因特殊原因造成當月故障時間偏高的數據進行修正或予以剔除。
(2)對于運行時間較短的項目,各月不可用時間分配參照該地區同機型平均水平。
(3)年度不可用時間計劃以年度可用率計劃為基礎編制。
風電場不可用時間年度、月度先進值的確定
(1)年度先進值的確定以上年度實際水平為基礎,堅持適度從緊的原則制定。
(2)月度先進值的確定根據每月實際情況,考核基準以統計期內各單位風電場不可用時間的平均值為基礎,根據當期平均值的先進性,適當下浮。低于考核基準的單位予以獎勵,高于考核基準的單位進行相應扣罰,扣罰額度是獎勵額度的50%。
(3)為增加考核的時效性,考核采用月預考核兌現,年終總結算的方式進行。
限電、小機組、地理環境的因素考慮
(1)限電因素:有關測算表明,盡管限電地區限電比例較高,但其機組不可用時間并一定高。所以,建議暫不考慮因限電比例升高而對各單位不可用時間進行修正。
(2)海上因素:有海上風電場的單位,因達到性差的原因,從激勵不可用時間降低角度出發,可以考慮進行一定的修正。
(3)因1MW以下小機組多為定槳距機組,故障率較高,且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可以考慮進行一定的修正。
(4)利用小時因素:按一般概念,利用小時同風機負荷率成正比,高利用小時代表高負荷率,也代表較高的機組運行損耗。有關測算表明,盡管這些區域利用小時較高,但其機組不可用時間是否升高現象并不突出,所以,暫不考慮因利用小時升高而對各單位不可用時間進行修正。
在風電快速發展中積極探索風電場的內務管理,逐步縮小風電專業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的差距,建立完整、有序、閉環的生產經營管理體系是一項艱巨而緊迫的任務。風電場的不可用時間管理,旨在提高風電場管理水平,挖掘存量資產的生產能力,提高設備可用系數,追求“該修必修、修必修好”的行業檢修理念。在新形勢下,創新管理方式,細化風電場管理,不失為一個好的現實可用的方法。
【延伸閱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jiechangshiye.com/news/show.php?itemid=23488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東方風力發電網
微信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