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力順燃機科技有限公司 銷售經理 馮明 出席“上海國際海上風電+風電運維活動”時,就“分布式在中國遇到的瓶頸及改善途徑”發表技術演講
上海力順燃機科技有限公司是美國索拉(音)供應商,索拉是全世界最大的工業型中小燃氣能機制造商。從1個兆瓦到22兆瓦這個區間以內,索拉的全球市場份額是70%,應該說在這個行業里面屬于領導者的地位。索拉早就介入國內的分布式能源的建設,有一個大的項目是浦東機場,當時是華東建筑設計院做的設計。這個項目運行到現在應該說整個效益還是不錯的,模式是每天啟停一次。到了早上10點關機,到早上5點半到6點開機,累計運營時間現在差不多是3.5萬小時。
另外一個項目是在成都國際會展中心是分期建設的,一共上了3臺燃氣能機,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小型區域式三聯供。成都會展有規模比較大的展館,邊上有3、4座五星級酒店,后來開發了精品購物街,現在有全亞洲最大單體建筑,就是新世界環球中心。整個負荷加起來比較可觀,當然考慮到成都接近于天然氣的氣源地,天然價格比較合理。2005年開始操作這個項目,到現在一共發展三期,燃機的裝機容量是28個兆瓦。
上海力順總共在國內做分布式能源項目現在一共是56臺機組,680兆瓦的容量。其中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是10臺機組,總裝機容量是80個兆瓦。這個看起來比例不高,原因是國家的氣電價格比有點夸張,氣價和電價嚴重倒掛。簡單來講,就是拿天然氣這么昂貴的燃料發電不掙錢,所以很難往下推。上海力順以往這些年主要的精力放在做一些工業企業低熱值的燃料,或者是低成本的燃料發現效果非常好。
主要的原因當然是燃料成本低,第二是工業企業有一些特別的地方。比如跟樓宇比起來工業企業的負荷穩定,因為樓宇每天就那么幾個小時,波動性非常大。但是工業企業開起來不會停,一天跑個7、8千個小時是比較正常的情況。那么7、8千個小時對3、4千個小時運行時間長了以后,回收期是大大縮短。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第二個問題是燃料成本的問題。因為上海力順的設備廠家索拉在分布式能源方面經驗比較多,索拉做過很多統計。在一個設備的使用的整個周期里面總的成本包括一下幾塊,第一是料成本,第二個是燃料投資,第三個是設備運營維護和人員管理費用。整個成本里面燃料成本接近70%,簡單點講燃料價格一旦貴的話,整個項目的前景不樂觀,再簡單的說就是不掙錢。這也是上海力順搞了這么多年的分布式能源一直沒有大規模推開,到現在還是在鼓勵鼓勵再鼓勵而沒有進入大發展階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氣電價格。
上海市政府出臺了一些非常好的政策,包括補貼,包括氣價相應的優惠。周邊江蘇、浙江都沒有類似的政策,而且氣價比上海還要貴,所以上海這邊的政策是很好的。但是主要的問題就是起氣電價格要理順,主要這個問題理順了,相信不用補貼應該也沒什么問題,發展起來也是很快的,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
第三,因為上海力順做燃氣能機設備,對樓宇以前也花過工夫。樓宇剛才講了,總的負荷比較小,波動性比較大,不是太適合用燃氣能機,可能用小型的內燃機合適一些。因為熱電比是比較大的,燃氣能機熱電比是比較大的,屬于化工企業或者是比較大的那種區域性的能源站,這是上海力順的經驗。而且上海力順現在做的項目建筑物里面的幾乎沒有,90%都是化工廠。
從去年上海出了三千塊的政策以后,有很多企業和廠家都找到上海力順,蠢蠢欲動了,有很多項目有的都過了一輪招標了,后來也就偃旗息鼓了。社會對天然氣價格上漲的預期非常強烈,整個看起來是非常覺得這個前景不是那么樂觀。現在覺得做還勉強可以做,但是不能保證再過一段時間氣價再漲個3、4毛。而且現在看到網上7月中旬以調價,應該到3毛到4毛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