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11月14日舉辦的2014第二屆中國未來能源論壇上,多位專家指出,智能電網能更有效的接入風光儲能,同時也對電網規劃、建設、服務等提供更可靠依據。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張瑋介紹,智能電網,一方面就是從發電側來看,它能很好解決間歇性能源大規模接入電網這樣一個問題。從用戶側來說,它能跟用戶實現良好的雙向的溝通與互動,特別是解決電動汽車這種新型用能設施的接入問題和用電問題。第三能夠解決電網運營過程中面臨各種復雜的影響干擾,這個過程中能夠保持系統的穩定運行。“現在國家電網每年在智能電網上投資3000億。”他說。
將智能電網融入當前大電網,專家認為必須建設市場化的電力機制。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畢亞雄介紹,公司在開發巴西水電項目的過程中,認為巴西市場化的水電項目資源配置機制值得借鑒。主要的做法是由政府制定項目發展規劃,根據市場需求,決定拍賣的數量和規模,發電通過公開投標贏得項目,與配電簽定長期的購售電合同。
在開發市場化方面,第一,認真落實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優先保證新能源等可再生能源金額收購的市場機制和激勵政策,實行綠色配額交易制度,探索碳排放權和碳稅等。第二,做好地方規劃與國家規劃,近期規劃與遠期規劃,建設規劃與并網規劃的協同平衡,注重實效,使規劃真正成為落實能源戰略的關鍵手段,也徹底扭轉重發輕供不管用的發展思路。
第三,完善新能源電價和補貼政策,今天的補貼是為了明天能更好的參與競爭,逐步降低補貼是行業發展的必然。但是,應該注意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留給市場充足的反映消化時間。第四,改變當前以計劃電量為基礎的電力系統運行模式,加快市場改革,允許發電企業、用戶、民營資本等投資運營,轉為新能源項目接入的微電網系統。
國務院參事石定寰則認為,建設智能電網應該是推進再生能源,更多要靠分布式系統。智能電網是能源革命重要的技術手段。在智能化上,將來可能是推進能源革命,把信息化和能源的清潔化、綠色化、低碳化緊密結合的重要手段,這也是符合國家“兩化融合”的重要要求,將來我們的信息業要大力的介入到能源革命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