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12月11日,國家能源局下發《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2014-2016)》(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涉及44個項目,總容量1053萬千瓦。這是繼今年電價政策公布之后,海上風電迎來的又一重磅消息。此前,“全國海上風電推進會”曾公布海上風電建設初步方案,當時目標裝機容量為1028萬千瓦,此次明確的最終目標比前者增加了25萬千瓦。
事實上,今年下半年開始,“海上風電元年”的概念已讓摩拳擦掌已久的風電企業興奮不已,多項利好國內海上風電發展的政策隨之出臺。雖然業界對海上風電未來的總體發展趨勢持樂觀態度,但其當前的發展現狀仍引人擔憂。
只是核準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1053萬千瓦”并非國家能源局提出的2014-2016年海上風電發展目標,方案明確,“列入開發建設方案的項目視同列入核準計劃,應在有效期(2年)內核準”。
根據方案,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大連11個省(區,市)共上報項目44個,總容量1053萬千瓦。從地區分布看,江蘇18個,容量349萬千瓦;福建7個,容量210萬千瓦;廣東5個,容量170萬千瓦;河北5個,容量130萬千瓦;浙江5個,容量90萬千瓦;遼寧2個,容量60萬千瓦;海南1個,容量35萬千瓦;天津1個,容量9萬千瓦。
方案提出,在有效期內尚未完成核準的項目須說明原因,并重新申報納入開發建設方案。對于今后具備條件需要納入開發建設方案的新項目,待開發建設方案滾動調整時一并納入。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對此似乎并不完全認同。
“這是一個虛高的‘總盤子’,到2016年底,這些項目總體能投產400萬千瓦就不錯了。以海上資源較為豐富的福建為例,福建報送了210萬千瓦的容量,但就現實情況而言,2016年底福建最多能投產60萬千瓦。”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對于海上風電,現在有投資意向的企業有很多。今年海上風電電價出來之后,越來越多的電力企業開始涌入沿海,但是,真正讓風機轉起來的企業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