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5個月,全市已開工建設風力發電項目10個。這是赤峰市自去年底風電裝機規模達到100萬千瓦以來的第二次建設高峰。自此,全市風電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赤峰市是自治區風能資源較為富集的地區之一,全市可利用的風能資源約1萬平方公里,僅在風能資源特豐富區極易開發的風能資源就有1000萬千瓦以上,主要分布在克旗、翁旗、松山區、阿旗、紅山區等地區。近年來,市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歷史機遇,加快發展以電力工業為主的能源基地建設,通過政策支持、統籌規劃、招商引資,使全市風電產業迅速實現了從零起步到規模化建設的轉變。目前,全市已引進大唐集團、國電集團、中電投和華電集團等18家風電企業,僅今年確定的風電建設項目就達23個,建設規模為105萬千瓦,年底可完成裝機65萬千瓦。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在克旗、翁旗、松山區、阿旗、右旗和林西縣開工建設10個風電項目,建設規模為40萬千瓦。同時,建設規模為49.5萬千瓦的10個風電項目審批手續正在加緊辦理中。
如今,赤峰市風電與火電裝機容量比已達到了1∶3,草原上林立的“大風車”不僅為赤峰帶來了滾滾財源,也帶來了巨大的生態效益。在克旗賽罕壩上的風電場,每年可以節約100多萬噸煤炭資源,目前大唐赤峰賽罕壩風力發電公司裝機容量達50萬千瓦,年可上網電量達到12億千瓦,節約標準煤40萬噸,原煤60萬噸。到2010年,大唐集團將在赤峰建成100萬千瓦大型風電基地。
去年,全市風力發電量近10億千瓦時,實現工業增加值250多億元。風力發電與火力發電相比,每年可節約原煤96萬噸,減少廢氣、廢渣排放75萬噸,年創環境效益近1.6億元。
風電產業不僅是我市發展清潔能源的支柱產業,而且是全市資源永續利用的朝陽產業。
按照《赤峰風電基地發展規劃》的要求,到2010年,全市要在賽罕壩、烏敦套海、罕山、巴拉其如德和紅山地區完成裝機總規模200萬千瓦;到2015年的規劃目標是裝機總規模達到765萬千瓦,成為我國東北地區最大的風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