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峰:我們不可能回避中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結構的事實,這是老百姓要生活、工業要發展、經濟要發展的基礎。
我斷言30年之內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中國煤炭的集中度非常低,我們國家大概只有42%—48%之間,但是世界平均是61%—62%,歐美這些比較發達的地方甚至達到80%以上,日本能夠達到90%以上。散燒煤一噸煤的污染是我們大型電廠經過治理后的20倍,所以18億噸散燒煤燃燒排放的污染量大概是360億噸集中煤炭的污染,要想辦法提高煤炭的集中度,這是根本的解決路徑。
我們做的上海外高橋(32.41, 0.64, 2.01%)三期電廠的,排放確實已經比燃氣機組還低,而且改造的成本也很低,運行的成本也很低。
陳衛東:我們現在在討論對煤的依賴的問題上,一個基礎是由于我們的能源稟賦,這一點我不太認同。德國和日本,包括韓國,都是世界經濟大國,而且是極缺乏資源的,能源資源可以說是沒有的,他們的經濟發展的很好。
我們的煤炭不是一直都占到這么高的比例的,從2002年,十年的時間,我們跨越式的讓煤的比例從25%升到今天的51%,我們過分強調了供給安全,而忘記了我們的整個環境的承受力。
環保與成本:你是否愿意為環保支付金錢?
能見派:中國民眾是否愿意為環保多付出一些金錢,是否愿意承擔其中的成本?
陳衛東:能源的經濟性,現在一噸煤如果和氣來比較,現在我們一個單位煤的價格大概是3美元/百萬btu,而一個單位的氣都要7到8美元/百萬btu,我們進口中亞的氣在11—12美元/百萬btu,我們進口俄羅斯的氣11美元/百萬btu。
所以從經濟性來講,我們不得不以使用煤為基礎的東西和我們現在經濟性不那么好的能源之間做出權衡,或者講我們叫煤炭的現實主義和環保的理想主義權衡。
這次發改委宣布的天然氣價格并軌,實際是把整個天然氣的國內市場價格降下來。短期來說,有利于增加天然氣的使用量,但是長遠來說,它是不可持續的,因為你進口和國內使用的價差,最終還得要有人買單的。能源轉型一定是有一個成本增加的過程。在這個方面要有一個全民的認識,要為能源轉型、減排、減污要承擔一部分的成本。
白云峰:環保也是分階段的,我做環保治理已經10年了,剛開始做真的很難,政策也不明晰,每個人都覺得這事跟我沒關系,還有很多人覺得,這事只要環保部門不來查我就不這樣了,很可悲的事情。
去年,治污力度這么大,我們做一些民營公司項目的時候,還跟我們說,我們只想白天開、晚上關,你們看著辦吧,我說這個項目我們不做了。但好的是,這種越來越少。
國家對污染治理這方面的補貼非常大,像電廠的補貼,每度電基本上脫硫1分5,脫硝1分,粉塵2厘,達到近零排放排放的話江蘇省還再加1分錢的補貼,每度電將近3分7已經很大的補貼了。
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有一個商業模式發展,比如說1月14日國務院剛發文第三方委托運營的方式。普通民眾越來越認識到我不僅僅是霧霾的受害者,我也是霧霾產生的原因之一,我的微博上有關霧霾的東西瀏覽量很大,我的粉絲留言里絕大多數都說我們愿意從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