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一季度數據陸續出爐。
4月21日,陜西統計局召開2015年一季度全省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數據顯示,一季度,陜西全省實現生產總值3471.91億元,同比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8.53億元,增長5%;第二產業1829.23億元,增長6%;第三產業1504.15億元,增長8.2%。
一季度陜西6.9%的經濟增速,比去年同期(9.2%)的增速大幅下降了2.3個百分點,降幅明顯快于全國水平;環比來看,也明顯低于去年全年9.7%的增速。
“這個數字很慘很慘。”陜西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寶通連連感慨,陜西1—2月份經濟增速還有7%,到了一季度降幅更是在加深。
重化工失速
從經濟分項指標來看,工業尤其是重化工業,成為拖累陜西一季度經濟大幅下滑的主因。
梳理以往陜西的經濟發展情況可以發現,工業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2013年陜西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5.5%,比2006年上升3.8個百分點。比如就在去年,陜西規模以上工業的增速達11.3%,當時這一增速曾位列全國第五。
而今年一季度,陜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5.6%,同比驟降5.7個百分點,僅為去年同期(11.3%)的一半,這一季度數據幾近創下了多年新低。
對此,張寶通表示,陜西工業的深度下滑,一方面與全國宏觀經濟下行有關,另一方面則與陜西本身的工業結構分不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是陜西工業的主導。”張寶通說。
根據陜西統計局的數據,包含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有色金屬等在內的8個行業,被稱為陜西工業的八大支柱產業。而今年一季度,除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高速增長143.1%外,傳統的重工業應聲回落,僅增長4.1%,遠不及去年同期的11%。
“只要煤炭等能源產業上去了,陜西經濟就還可以。”張寶通表示,以煤炭為主的重化工業發展狀況決定了陜西經濟的走勢,“尤其是陜北的能源化工總值超過工業增加值的一半。”
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受制于全國煤炭需求的大幅下滑,今年陜西的煤炭價格回落很嚴重。“渭北地區的一個煤礦今年一季度三分之一的工人放假了,發不起工資,像延安今年1—2月份石油煤炭都是負增長。”
刊登在陜西統計局一篇關于煤炭消費的文章就說:“近些年陜西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年均增速超過11%,以煤炭為首的資源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陜西GDP的增長對煤炭的依賴程度依然較大。但煤炭資源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給陜西經濟發展轉型升級也帶來不小的挑戰。”
西安神木商會會長王文明曾在去年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在陜西煤炭重鎮榆林,1噸煤生產成本100多元,加上稅收150到160元左右,而售價才170到180元左右。“現在煤炭沒有利潤了,稅收在減少,就業也受影響,資源浪費問題也在出現。”
反映在企業效益上,今年1-2月,陜西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66.1億元,同比下降3.4%,利稅總額369.7億元,下降25.5%,其中利潤總額162.6億元,下降41.1%。虧損額69.7億元,同比增長86.4%。
大項目投資加碼
陜西一季度經濟下滑的并非只有工業,包括投資、房地產消費等在內的指標都在回落。
根據陜西統計局數據,一季度,陜西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108.98億元,同比增長6.7%,去年同期尚停留在21.1%的高位上;陜西房地產開發投資328.57億元,同比下降5.2%,其中商品房待售面積528.46萬平方米,激增32.4%。
一季度數據作為全年經濟的風向標,經濟的不景氣,令陜西政府加快了調研步伐。
4月20日,陜西省長婁勤儉在西安檢查重點項目建設情況,狠抓大項目投資成為單日調研的主題。
陜西日報報道,婁勤儉反復強調,我省經濟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無論是當前穩增長還是實施追趕超越戰略,都必須有大批項目來支撐。各有關方面要強化服務保障,按照時間節點狠抓在建項目進度,確保早建成、早運營、早見效。同時要緊盯國家政策動向抓緊謀劃一批大項目,依靠項目建設擴投資、穩增長、促轉型,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牢基礎。
在此之前的4月15日,婁勤儉曾到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調研,并主持召開座談會。他強調,要繼續加大投資力度,穩定擴大產能,力促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一季度,陜西天然原油895.54萬噸,同比下降了1.1%。
“陜西省政府非常著急。”張寶通說,目前政府想加大投資但是缺乏資金來源。
在今年地方兩會上,陜西預定的經濟增速是10%。張寶通預計,完成全年10%的目標難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