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內蒙古將努力建成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但由于電力外送通道不暢等原因制約,內蒙古存在著嚴重的“窩電”現象。
不過,這一現象將有所好轉。日前,國家能源局以特急文件形式下發了《關于做好2015年度風電并網消納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地做好2015年度風電并網消納有關工作,確保風電等清潔能源優先并網和全額收購。此前,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辦公廳也發布了《關于建立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購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了2015年全區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要達到15%。
對各方有強制性約束要求
“從國家和省兩個層面逐步解決可再生能源并網問題,對電網企業、發電企業和政府都將起到強制性約束作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截至2014年底,蒙東地區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裝機達812.52萬千瓦,占地區總裝機的32.8%,地區最大供電負荷439萬千瓦,平均供電負荷只有320萬千瓦左右,地區內電力消納能力嚴重不足。“同時,目前各盟(市)500千伏網架未實現聯網,主網薄弱、供熱機組過多、調峰電源不足等問題,使可再生能源消納工作面臨巨大困難。”蒙東電力相關調度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國家能源局、內蒙古自治區相繼出臺政策,以促進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進一步消納。《通知》指出,要通過規范風電項目前期工作、明確新建風電基地項目需先落實電力消納市場等一系列要求,推動風電項目與電網配套設施的有效銜接,避免風電盲目集中上項目造成的接網配套設施滯后導致的棄風限電現象。
同時,《通知》還提出,建立健全輔助服務補償機制、深入挖掘系統調峰潛力、對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提出考核性保障指標等一系列措施。這對于推動地方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進行體制改革,解決風電消納困難、“風火調峰矛盾”等問題,確保風電等清潔能源優先上網和全額收購,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風電配套電源比例需進一步明晰
對此,蒙東電力將積極落實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政策,深入開展風電、光伏發電規劃和消納能力研究,加強配套電網建設,努力提高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接納水平。
同時,蒙東電力積極推動外送通道建設,不斷拓展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范圍,擴大風電送華北市場份額。目前,錫盟—山東、蒙西—天津南特高壓交流工程已開建;錫盟—江蘇、上海廟—山東特高壓直流工程已完成屬地前期工作,做好了開工準備;扎魯特—山東特高壓直流工程啟動前期工作。以上工程建成投運后,將會大幅提高內蒙古地區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水平。
“但是,政策中對于特高壓外送通道對火電、風電配套電源的比例沒有具體要求,如何平衡電源布局將是關鍵。同時,目前特高壓基地電源中風火協調運行跨區送電技術方案、調度規則和電價政策還有待完善,以保證在公平基礎上最大范圍地提高風電設備利用率。”上述調度工作人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