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在“中國制造2025”中尋求創新機遇
2015-06-15
來源:南方日報
瀏覽數:244
短評 在珠三角制造業轉型的大潮中,廣州數控和佳都科技兩家來自廣州的企業令人刮目相看:憑借持之以恒地技術創新,它們分
短評
在珠三角制造業轉型的大潮中,廣州數控和佳都科技兩家來自廣州的企業令人刮目相看:憑借持之以恒地技術創新,它們分別成長為各自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從國際巨頭的跟隨者向并行者轉變,不僅在激烈的產業競爭中站穩了腳跟,也具備了與全球領先企業同臺競技的實力。
兩家企業的起點截然不同,但對科技創新的堅持卻讓他們一起收獲了成功的喜悅。2006年,廣州數控意識到“機器人的時代要來了”,果斷進入工業機器人領域,之后用9年時間攻克工業機器人四大核心部件,實現了95%以上零部件的自主研發,成為行業翹楚。做貿易起家的佳都集團則從2007年開始涉足技術研發領域,通過近10年不懈的努力,成功掌握了地鐵中央控制系統、屏蔽門、自動售檢票、視頻監控系統等四大核心關鍵系統,徹底打破了國外廠商的技術壟斷。
正如《中國制造2025》所指出的,基于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裝備、智能工廠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領制造方式的變革,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崛起所帶來的龐大市場機會,是這兩家企業之所以崛起的產業背景。在珠三角應用機器人市場呈現爆炸式增長之前,廣州數控已經敏銳捕捉到了未來趨勢,率先啟動了從數控機床向工業機器人研發制造的轉型。佳都的成功有賴于地鐵工程對智能裝備產品的大批量采購需求,全世界目前有85%的地鐵工程在中國,這給致力于在智能控制系統領域發力的佳都提供了機會。
市場對所有企業都是開放的,這兩家企業能夠掌握市場的關鍵,就在于他們通過不斷創新掌握了各自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在工業機器人產品中,減速器的成本占總成本的30%,由于沒有掌握減速器等部件的核心技術,國產工業機器人目前主要集中在中端市場。瑞士ABB、日本發那科公司、日本安川電機、德國庫卡機器人并稱為機器人領域的“四大家族”,這些巨頭占據中國機器人產業70%以上的市場份額,幾乎壟斷了機器人制造、焊接等高端領域。正是因為破解了減速器等四大核心部件的技術秘密,廣州數控才得以進入到工業機器人產品的核心領域,成功避免了陷入到這個產業中低端市場的價格戰。
對于更多處于轉型期的企業來說,如果沒有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即便是在看似高端的智能裝備制造產業,也完全可能繼續處于價值鏈的低端,淪為換一個領域繼續從事代工的命運。而不斷堅持創新的企業,即便是像佳都那樣從做貿易起步而來,也依然可以向價值鏈的上游延伸,成為研發、生產、銷售等整個供應鏈管理中的主導者。
一個共同的現象是,無論是廣州數控還是佳都集團,都幾乎經歷了將近10年的布局和努力,才進入了各自領域的核心環節。在“市場海洋中學會游泳”,這是他們創新成功后的共同心聲,也是他們繼續創新的共同方法。“中國制造”要向“中國創造”轉變,無疑需要更多敢于“下水”的企業,我們期待更多的廣州數控和佳都集團的崛起。
- 閱讀上文 >> 國家能源局啟動電網企業回購電源項目自建配套送出工程專項監管
- 閱讀下文 >> 華電云南公司在南博會簽訂342MW風電資源開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