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數次風機倒塌及起火事故就將華銳風電推向了風口浪尖,華銳風電的風機質量形象一落千丈。時任龍源電力總經理謝長軍就公開指責華銳風電“質量問題太多!”
但閔斌認為,華銳風機質量并不如傳聞那么差,在他看來,華銳風電機組在很多風電場的運行情況都不錯,不好的風電場案例數量比較少。
可現實是,隨著風機出質保高峰期到來,華銳風電與各大風電場開發商、設備供應商的合同紛爭正在升級。
記者統計發現,僅在2014年,先后有華能阜新風力發電公司等13家華能新能源下屬公司,以及大連華銳重工集團、連云港中復連眾復合材料集團、中航惠騰風電設備公司等與華銳風電產生法律糾紛,涉及金額超過20億元。
據多位業內人士透露,華銳的風電機組普遍存在質量缺陷,一些有問題的機組在百米以外都能聽到明顯的摩擦噪音。
今年2月,華銳風電又與龍源電力“鬧掰”,前者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對龍源電力及其下屬公司提出仲裁申請,涉及質保金相關款項約4.5億元。
難掩敗績訴訟糾紛不斷,華銳風電的日子愈發難過。
在2014年,已經連續兩年虧損的華銳風電好不容易實現了扭虧為盈,但到了今年一季度又重陷虧損。
2015年一季度,華銳風電營業收入僅為2.28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4.14%,凈利潤虧損2.48億元,虧損幅度竟然比營業收入還要高。
如今,華銳風機因質量問題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還未消退。不少新能源人士在與記者交流時均對華銳風電的機組表示并不看好,一位趙姓人士甚至稱,“華銳都快要淡出風電市場了。”
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在2014年中國風電整機企業新增裝機容量排名中,華銳風電僅以78.9萬千瓦的新增裝機容量排在第10位,而在5年前,華銳風電多次蟬聯冠軍。
讓外界擔憂的是,在上述一連串涉事名單中,既有“兄弟”公司——大連華銳重工集團,也有華能新能源、龍源電力、大唐新能源等下游大客戶。
或許是預知到了這些困境,在與龍源電力的系列糾紛中,華銳風電主動“示好”,意圖修補關系裂縫。
“與龍源公司的合同糾紛問題,公司已經在公告中進行了詳細說明。對于龍源公司提出的仲裁申請,公司經過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交了撤回仲裁請求的申請”,華銳風電對記者回復稱,于6月9日收到了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的《撤案決定》,決定撤銷與龍源電力等公司的設備采購合同爭議案。本次仲裁撤案以后,華銳風電將與相關方進行進一步協商。
“為確保能夠為客戶提供質量可靠的產品和服務,華銳風電重點從產品研發和運維兩個方面著手,不斷提升風機產品和運維服務質量”,華銳風電表示,管理層履新以來,對公司經營戰略進行了諸多革新。華銳風電在鞏固和風機制造業務優勢的同時,將以更大的力度推動和拓展風電運維市場,并將參與合作開發風電場,逐步實現盈利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