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主辦的2015第八屆中國(江蘇)國際風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17日在南京召開。專家表示,江蘇的海上風電條件很好,其發展將帶動整個沿海的風電產業。
前些年,新能源市場曾出現過一擁而上、產能過剩的情況,風電作為較為成熟的新能源發電技術,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和資源有效性,一直保持著增長較快的發展態勢。如今,風電已成我國第三大能源,在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實現節能減排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在國內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情況大為改善,比如風電產業已經非常健康,經過市場競爭和調整,存活下來的都是優質企業。”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政策研究主管彭澎介紹說,目前應盡快超越產能過剩階段,同時政府還應該盡快下發新能源產業的補貼,在未來的電力市場改革中給可再生能源產業預留生存空間。
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施新春告訴記者,我省一直重視風電產業的發展,以風電為主力軍的新能源產業具有產業鏈帶動力強、產品附加值高等優勢,已被列為我省重點支持發展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2014年江蘇新增并網容量達46.04萬千瓦,累積并網容量302.26萬千瓦,棄風率為0%,年利用小時數達2064小時,累計上網電量共54.61億千瓦時,居華東地區首位。
此外,我省的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礎雄厚,產業鏈齊全,風電產業產值已超過1000億元,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江蘇相比于棄風率較高的西北地區,風資源雖然不足,但消納情況較好,2014年的棄風率為零。”談及今后江蘇風電產業的發展方向,施新春認為,江蘇陸風資源有限,現在主要的發展方向是拓展海上風電。但他也坦言,“海上風電的建設成本高,施工的關鍵技術存在難點,所以這次才有針對性地邀請英國專家來講授相關技術知識,這也是應對目前我省風電發展瓶頸的舉措。”
陸風資源匱乏是我省的客觀狀況,但仍有不少國內風電產業的領導企業對江蘇市場投以關注。
“我們在大豐有風電研發和制造基地,江蘇是未來風電發展龍頭省份,可以帶動整個沿海的風電產業發展。”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江蘇的海上風電條件很好,區別于福建、浙江的侵蝕型海岸,江蘇的灘涂型海岸可以為海上風電技術儲備薄弱的發展初期提供產業試水的便利。此外,江蘇還是低風速的風場,對于技術、工程的開發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