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貌
地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地表粗糙度的影響,對于地表粗糙度較小的情況,風切變指數往往較小;對于粗糙度較大的情況,風切變指數往往較大。這也是為什么地表植被較茂密的地區,風切變指數往往較大,這是因為當氣流流經植被較茂密的地區的時候,下層的風速衰減較嚴重,出現類似的“風廓線抬升”的情況,如下圖為風流經不同的粗糙度大小的森林的時候表現出來的風廓線形狀。當地表粗糙度較大的時候,風廓線抬升較明顯,因此擬合出來的風廓線的風切變指數較大。
3大氣穩定性
在不同的大氣穩定性下,同樣表現出不同的風廓線,進而造成不同的風切變指數。如下圖所示,為不同的大氣穩定度下的風廓線,在不穩定的大氣條件下,風切變指數較小;在穩定的大氣條件下,風切變指數較大(這也是為什么同樣都是平原地區,北方測風塔的風切變指數往往大于南方)。
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為當大氣不穩定的時候,氣流的上下交互較為頻繁,因此下層的氣流受到原先處于上層流速較大氣流的帶動,風速增大;上層氣流受到原先處于下層流速較小氣流的影響,風速減慢,總體表現為風切變減小,如下圖所示:
大氣穩定性的理解,可以簡單根據上圖進行闡述。上圖展示的是一天中不同高度風速在不同時刻的變化趨勢,在上午9:00左右,地表陽光影響加熱,因此上下層氣流交互加劇,大氣變得不穩定,風切變減小;在傍晚18:00左右太陽下山,地表熱輻射導致溫度降低,上下層氣流交互減弱,大氣變得穩定,風切變增大。
所以,回到開頭那個問題,華北平原地區風切變的水平想必哥們兒您也大概明白了吧?不過具體還要結合上面提到的幾個影響因素來看,不能一概而論。
以上內容是小編在這幾年風資源分析工作中對于風切變的一些理解,有什么疏漏之處,望大家包涵。格林云近期也會發布全國的切變地圖,屆時希望各位技術大牛能多提供一些建議,給行業后輩多一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