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簡單例子講,棄風、棄光真的是技術問題嗎?不是技術問題,是體制機制問題。你那邊風很強,你那邊太陽很強,我這邊煤也很強啊。如果理念不轉變,沒有綠色的理念,沒有共享的理念。
理念沒變,十三五規劃就是煤炭集團的,煤電集團的,煤行業的,石油集團的都要分羹。蛋糕就這么大,我們經濟又是新常態,增速又在放緩,蛋糕可能還小了點。你的理念不轉變,不知道這個架怎么打下去。
十三五大家都被眼前利益蒙蔽了,那你能不能往遠處看一下。往20年后,30年后,2050年,中央提出第二個一百年夢,2050年實現美麗中國。然后美麗中國還像今天這樣嗎?
我們有一個課題組對2050年做了一個研究,提出了三線思維的發展理念和非零和的發展宗旨。
所謂三線思維,第一經濟發展是底線,第二生態環境的紅線、頂線,這個頂線我要定量化。因能源活動引起的各種污染物排放量,到2050年要降低到1980年,也就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當時中國能源活動引起的各種污染物的排放量。
第三條線我們叫生命線,未來低碳綠色的電力是支撐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命線。
所謂非零和就是五中全會提到的共享,發展可再生能源是一件非零和的事情。
我們現在進行的這場能源革命,是由能源消費革命引起的能源革命,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我們要在5-10年時間里建立完全競爭的電力市場,就是2025年中國必須建立起完全競爭的電力市場。
第二,終端用能怎么提高電氣化比例,這要靠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2025的引領要靠我跟大家不妨說一下,就是電動汽車的產業,將來會是一個巨大的產業。我們已經錯過了傳統能源汽車的制造,大家可以考察一下,發達國家居于世界前列的發達國家,每個國家都有強大的汽車制造業,那么中國為什么不在電動汽車制造業上往前邁一步呢。
第三,市場參與者,怎么讓他們迸發活力,這里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國有企業的體制改革。電力市場體制改革以前也做過試點,規則設計的很好,但沒人跟你玩,我壟斷,我控制,我不玩,你一點轍都沒有。
最后再說一下我對風電和太陽能發展的目標。實際上現在新常態,經濟新常態,低油價,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我認為是帶來一個巨大的機遇。因為可再生能源不可能一天,一年,兩年,五年發展起來,一個能源產業沒有十年二十年是起不來的,所以中國能源發展的轉折點是2030年爆發期,2025年以后,我們每年可以凈增1億千瓦風電裝機沒有問題。
2020年如果要不使煤炭再進一步增長,又能滿足經濟增長的需求,我們也做了一個測算,風電裝機應該達到3-3.5千瓦,太陽能裝機能夠達到1.7-2億千瓦。這樣在經濟新常態下,新增的能源量,可再生能源就可以把它彌補了。
最后再給大家一個數據,這不是我說的,這是能源局一位官員說,今年的棄風量可能會達到400億千瓦時,但是我要告訴大家今年新增電量也就400億千瓦時。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現在的風電,新增的風電在經濟新常態下,已經能填補這個空白了,煤電不需要再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