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名利場里,大家都愛聽故事,今天的主角是金科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0656.SZ,以下簡稱“金科”)。
18年彈指一揮間,從成立之初的3000萬元到今年946億元總規模,超常規超速增長3153倍,這是重慶發跡的房企金科的成長軌跡。和大鱷同行相比,金科300億元的年銷售規模或許并不起眼,但在房企紛紛謀求“地產+X”轉型的高熱期,金科的多元化開拓之路儼然已是一個范本。
早在2014年,金科就已開始未雨綢繆,開啟了轉型戰略之路。掌門人黃紅云的轉型戰略路徑,是這樣設定的:以地產為中心向四周擴張業務,尤其是強調產業嫁接地產模式,另外大舉殺入國家戰略層面扶持的新能源領域。
今年是金科“新地產+新能源”雙主業戰略實施的攻堅年,雙主業和多輪驅動格局正在形成。乘法效應下,黃紅云期待的金科“千億”藍圖正在變成可見的現實。
任何轉型都是一場企業“由內而外,融道于術”的系統革命。從一家地產專業化標桿企業,搖身成為橫跨多個領域的綜合性多元化集團,決定金科多元化成敗的核心會是什么?解決“投易盈難”這個方程式,是否是眼下金科管理層最關心的問題?面對新能源、互聯網金融等領域未知的風險,金科管理層的投資眼光和轉型能力正在接受考驗。
新能源探索:5年500億投資再造一個金科
2014年初,金科拋出了“力爭5年內銷售破千億”的戰略野心。曾要做“地產界Intel”的金科掌門人黃紅云,也玩起了跨界,他瞄準了一個重要方向—新能源,這一國家積極扶持的戰略性行業。
去年10月13日,金科邁出了向新能源領域跨界發展的第一步。彼時,金科出資高達20億元成立新能源公司,重點投資光伏、風能及頁巖氣等新能源產業。
這被視為金科未來的利潤增長點之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黃紅云的決心很大,企圖也很大,他要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金科”,力爭成為國內A股最大、最具競爭力的民營新能源發電投資商和運營商。他的打法是“風光并舉、多點開花”,希望以風力和光伏為主,同時尋求光熱薄膜發電等新領域發展機會,實現金科新能源業務的超常規高速發展。
金科董事會主席黃紅云掛帥新能源公司,這就是他重視新能源發展的強烈信號,此舉在金科內部前所未有。
在金科看來,新能源領域和傳統房地產其實有很大的共通之處:即都屬于資源型、資金密集型產業,并且在商業模式上也非常接近。黃紅云年初接受采訪時也曾表示,“新能源領域與房地產相似,是項目制,資金需求大,周期較長。不過,金科在項目制的投資管理中,已經有很成熟的經驗”。
一年后,金科已累計在新能源項目上投入超過40億元,并在新疆建立了初步的風能項目架構。時代周報記者從金科集團了解到,除了在頁巖氣方面尚未有進展外,金科新能源的觸角已伸至風電和光伏。
目前,金科新能源項目主要有三個,兩個位于新疆,另一個位于山東。自去年12月,金科首個風電項目落戶新疆哈密后,今年7月,金科新疆風電二期景峽項目和山東光伏項目也相繼獲批。今年8月,金科還推出了45億元定增計劃,其中6億元將用于上述景峽風電項目。
“跟其他公司比較,金科在新能源方向探索積極,投入也比較大,”金科董秘劉忠海堅稱,“我們認為這條路(新能源)走得通。”
以風電項目為例,這是國家重點扶持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在投資方面,金科受到當地政府的優待。據劉忠海透露,因為投資節能環保、風能利用開發的項目,目前金科在新疆投建風電的稅收享受“三免三減半”的優惠。
“新能源項目是重資產投資,資產負債率通常達到80%以上,一般企業不容易在這么高的負債率下把握投資,”劉忠海稱,“但金科在資金使用上已經很有經驗,且新能源項目能拿到利率很低的資金,以及政策性銀行的支持等。”
在這個相對陌生的領域,金科的探索之路正越走越遠。
今年12月初,金科宣布,擬設立36億元規模的新能源產業基金,初期基金規模為4.01億元。該產業基金將重點投資風電、光伏、光熱及上下游產業以及戰略新興產業。隨著投資項目的增加,金科有可能一躍成為在新疆地區投建風電能源項目最多的房企。
事實上,今年以來,金科新能源項目已經陸續產生數千萬元的收益,但由于數額較小,以及相關項目仍然在建設中,所以未在半年報中披露。
“從去年以來,金科轉型的思路是明確的,相關資金投入的快速落實也彰顯了公司的態度,”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蘇雪晶稱,新能源作為具備一定金融屬性的行業,有望在未來為金科貢獻穩定現金流,并具備資產證券化的可能。不過,想要實現新能源規模化的效益,仍需要金科后續的實際投入。